新婚剛滿三月罹癌 病友:時刻擔心疾病復發比化療更可怕

曾有人將人生比喻為一場馬拉松,在跑道上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然而,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形容,罹患重大傷病就像突然被強制請離跑道,更貼切地來說,是被「移駕到戰地」,打一場勝負未知、命懸一線的硬仗。

對於許多年輕女性來說,與另一半共組美滿家庭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也不例外。然而,她在新婚剛滿三個月時,偶然發現乳房內有一塊會滑動的小腫塊,當下立即上網搜尋,但眾說紛紜,有人說「可能是乳癌」,也有人說「會滑動的代表沒事」,腦袋亂紛紛的她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就醫檢查。

初次看診時,醫師說她年紀尚輕,超音波看起來惡性度似乎也不是很高,可能只是一般囊腫,但潘怡伶仍記憶猶新,當切片檢查結果出爐,醫師看著檢查報告僅問了一句:「潘小姐,你一個人來嗎?」接著自己就被宣告罹患乳癌,人生頓時像被潑了一桶大冷水,所有工作、生活、生育規劃通通被迫停擺。

▲年紀輕輕的潘怡伶,確診乳癌後即開始一連串的治療,新婚的喜悅瞬間像被潑了一桶大冷水,為了進行治療,工作、日常生活都得被迫停擺

癌症治療時零生產力 需靠親友幫助心理也成負擔

曾有人將人生比喻為一場馬拉松,在跑道上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然而,潘怡伶形容,罹患重大傷病就像突然被強制請離跑道,更貼切地來說,是被「移駕到戰地」,打一場勝負未知、命懸一線的硬仗。

32歲確診乳癌的她,身邊的同齡朋友多半處於需要養兒育女或背負房貸、車貸的階段;也有些人正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可以孝敬、回饋父母。但潘怡伶表示,自己在接受治療的當下,「不要說回報養育之恩了,還只能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也因此心情更為沮喪。

生活難題多 工作被迫中斷、生育可能面臨復發風險

其實多數人都以為接獲罹癌通知時,影響心情最劇,潘怡伶分享,其實罹癌後隨之而來的生活難題才最沉重。舉例來說,她曾遇過幾位4、50歲的病友,在公司多年的工作經驗累積之下,職場生活已是如魚得水,但患病後卻因需長期接受治療,被迫離開職場,即便療程結束後再回來,也已無法填補中間空缺的這1-2年,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實在令人鼻酸。

除此之外,年輕乳癌病友的生育計畫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潘怡伶解釋,因傳統化學治療高機率會減弱女性卵巢功能,故病友多需以人工生殖方式受孕。可能一般人不明白難處為何,但對於乳癌患者來說,「人工生殖方式需要接觸的大量荷爾蒙,同時也可能刺激乳癌細胞生長」。也就是說,病友明明知道自己的疾病可能因荷爾蒙而復發、惡化,「卻因想要達成一般人認為平凡的事情,而自願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潘怡伶坦言,事實上,害怕疾病復發造成生活再次被迫中斷的壓力,甚至比令人聞風喪膽的化療、放療等全身性治療來的讓人害怕。

▲熬過這一切後,潘怡伶現在有了寶貝孩子的陪伴,不僅珍惜現有的一切,將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加有姿有色,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提供剛罹患乳癌的病友更多資源與幫助。

協會持續推動交流 期助病友共同扶持走出一片天

為了幫忙分攤年輕病友的心理負擔,年輕病友協會持續舉辦各類講座及活動,如小型的「新手講座」,讓剛確診沒多久的新病友,可以與醫師及接受過治療的老病友一起來面談,互相交換心得;或透過大型的病友聚會,結識一些跟自己有相同生命經歷的朋友,相互勉勵與扶持。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舉辦新手講座活動,讓病友有管道獲取正確衛教資訊

此外,潘怡伶也以自身經歷分享,病友確診時可能會因心理上過度衝擊而拒絕接受事實,或接受治療,然而,不治療只會讓病情變得更加難以控制。事實上,確診初期如能配合醫囑進行治療,藉由忙碌的治療行程,讓自己「閒不下來」,其實也能幫助轉移注意力,稍稍沖淡一點對疾病的焦慮。

潘怡伶提醒,現在多種疾病都在年輕化,即便政府推動的乳房篩檢是針對45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40歲以上婦女,也呼籲年輕女性提高警覺,定期安排超音波檢查及養成居家規律檢查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提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