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需漸進式適應 從微解封慢慢回歸正常

但是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消費。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

臺灣自從05月中旬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進入警戒第三級,全國加以嚴守社區防線之後,終於07月12日迎來疫情微解封。在這段三級防疫的日子,為了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

但是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消費。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

恐慌與期待是解封下的心理矛盾

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實現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外面會不安全的恐慌。對於這種想要當中又有些擔心的衝突,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可以從完全沒有不擔心、自由自在到極度擔心無法出門都有可能。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隔離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的時候,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可以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自己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

從微解封漸進回到社交生活

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是需要有計劃的逐步調整,來重新適應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的事情。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首先是要允許自己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從正確的消息來源接收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的變化。

別急著把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氣全部開始。先選擇變化比較小的、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在安全的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

焦慮、緊張超過負荷,請盡速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搭著媒體網路的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實際人數。

林健禾提醒,對於心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倘若這段期間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不要自己一個人放在內心掙扎,應該及早就醫,透過醫師的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

另外,因疫情受影響等待微解封後出遊的人來說,可能已經規劃許多戶外活動等這一刻到來,在警戒尚未完全解封前,出門前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守防疫規定,切勿因微解封降低戒心,以致身陷染疫風險中!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