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藥品恐增「類天皰瘡」風險! 正在服用勿擅自停藥,須遵循醫囑

若皮膚有出現搔癢的紅疹和多發性飽滿水泡,應避免抓破水泡導致感染,如有常規使用藥品也先不得自行擅自停藥,並立即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治療。

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阿嬤,大腿起了一塊一塊的紅疹及水泡,求診多次都沒改善,後來水泡還擴展到全身,造成潰爛,在接受皮膚切片檢查後,確認得到「類天皰瘡」;醫師回溯阿嬤的用藥史,才發現是因為服用了某一種降血糖藥而引起嚴重的類天皰瘡。

類天皰瘡是罕見皮膚病 中老年人最常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紀景琪教授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皮膚病,在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有4.7例,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較多,男女比率差不多,過去只知道是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

藥品可能引起類天皰瘡 服用3藥物要注意

由於有些案例報告是藥品所引起,為了釐清在眾多藥品中哪些藥品有較高的關連性,因此長庚醫院皮膚部與土城醫院藥劑科團隊攜手進行研究,發現在年長者或有神經系統疾病等高危險族群使用的某些藥品,例如新一代降血糖藥「雙基胜肽酶抑制劑」、「保鉀型利尿劑」,以及「抗帕金森氏症」藥品等,與類天皰瘡之間有高度關聯性。研究結果並已發表在2020年6月頂尖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皮膚科學(JAMA Dermatology)》。

依照醫囑用藥 謹慎使用、追蹤觀察即可

紀景琪教授強調,雖然臨床使用上有無法避免的風險,但僅少數體質的人會因為服用藥物而誘發類天皰瘡。因此原本已在使用藥品的病友,請依照原先醫囑安心使用,不應擅自停藥;而針對年長者及有神經學疾病的患者,需謹慎使用與追蹤觀察。

類天皰瘡治療以類固醇為主 出現紅疹、水泡快就醫

類天皰瘡目前的治療方式以類固醇藥品為主,或另外加其它免疫調節劑輔助。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陳偉迪醫師提及,此病患者通常年紀較大且伴隨其它疾病,死亡率不容小覷,先前的研究指出一年內死亡率大約有20-30%。

因此,若皮膚有出現搔癢的紅疹和多發性飽滿水泡,應避免抓破水泡導致感染,如有常規使用藥品也先不得自行擅自停藥,並立即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