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腸胃保健(下)
3.大便異常:
一般來說,嬰幼兒最正常的解便次數是一天一次,但是可以視寶寶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基本上喝母乳的寶寶,一天解便次數7次以內,或是7天大便一次都算是正常的範圍內,父母無須過於擔心。葉勝雄醫師表示,解便的次數和時間只是做為參考,還是要看孩子的大便有無異狀,例如,大便的形狀、顏色等等的觀察。
 
4.嬰兒腸絞痛: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常會有嬰兒腸絞痛,經常在半夜哭鬧不休,葉勝雄醫師指出,造成腹脹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診斷上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例如,乳糖不耐症、牛奶蛋白過敏等等,過濾掉可能的病理因素後,才會歸咎於腸絞痛。
 
5.腸套疊:
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容易造成被套住的腸子血液不流通,時間拖延過久導致腸子組織壞死,並有血便的情況產生。
 
6.新生兒黃疸:
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病理性黃疸,嬰兒如果有先天性黃疸,尚未到照光的程度,皆屬輕微的病症,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另外,病理性黃疸引發原因,可能是寶寶的泌尿道感染,或是與母體的血型不合而產生溶血現象等引起,葉勝雄醫師說明,寶寶如果食慾不振造成排便量過少,也會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排除不完全,再吸收回體內,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就會引發黃疸。
 
7.溢、吐奶:
幼兒有溢奶、吐奶的情況,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或是幽門狹窄所導致,葉勝雄醫師表示,最簡單的方式看孩子的體重有沒有增加,如果體重都有增重,就幾乎可判斷是胃食道逆流,或是餵食分量過多而造成溢、吐奶。
 
8.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不一定會造成孩子生理上的疼痛,因而不容易被發覺,但若是腸子卡住造成血液循環不好時,就會開始出現疼痛,其特徵是在腹股溝之處出現鼓脹狀。
 
由於腹股溝脹氣並不會自行痊癒,葉勝雄醫師建議,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腹股溝疝氣時,應該盡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根治,避免引發後續更嚴重的病症,此外,通常是早產兒比較容易患有腹股溝疝氣。
 
呵護寶貝腸胃健康
面對不善於表達感覺的寶寶,爸媽要如何觀察出孩子的腸胃道不適?葉勝雄醫師說明,可以從三個面向察覺幼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第一個是吃飯有沒有胃口,其次是體重是否有增加,最後則是有無嘔吐或腹瀉的狀況發生。
 
急性腸胃炎時,如果有腹瀉,應該減少油膩或是甜食的攝取,如果有嘔吐,則要避免奶製品、豆類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Check!腸胃保健觀念
小朋友的健康,向來是父母最關心的重點,孩子要吃得好、長得高,需要仰賴健康的腸胃系統,從日常生活中,家長就應具備良好的觀念,才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釀成大禍。
 
孩子時常有便祕的情形?
看見孩子臉紅氣喘的用力上廁所模樣,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有便秘的傾向,想大卻大不出來。然而大多數孩子卻是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大便,所以猙獰的表情其實是在憋便,錯誤的認知會影響父母的判斷,也就無法順利協助孩子的排便問題。
 
益生菌保健腸胃道?
答案是可以的。如果服用益生菌對於身體有明顯效益,是可以做為保健食品使用,但是葉勝雄醫師提醒,家長不能自作聰明將益生菌當作治療過敏的處方,孩子的腸胃道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應該要尋求醫師的幫助,才是正確的保健觀念。
 
葉勝雄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腸胃科臨床研究醫師
現職: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英國皇家醫學會海外會員
 
採訪撰文/劉怡琳
諮詢/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
模特兒/可愛妹妹真妤
攝影/檸檬巷館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1月號。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