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潛能開發學什麼(上)?
每年的婦嬰用品大展,我都喜歡去逛逛,因為總可以看到很多有創意的幼兒玩具及生動的童書,帶著孩子去玩玩,真是不錯的活動。
 
但如果聽到銷售人員來介紹早期教育的產品,總是強調「寶寶3歲時的學習能力定終生」,我這個長年學腦科學的人,真的很想問:「那4歲以後要學什麼?小學老師要教什麼?」很明顯的,這是個現代育兒教養中不科學的說法,常讓爸媽心中有千萬結,擔心關鍵期沒給寶寶潛能的教育,就會落於人後!
 
7個早期教育的方法及觀念
我很鼓勵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但如果家長有些觀念能修正,讓目標正確,親子一定可以玩得更開心,學得更開心!以下說明7個早期教育的重點方法及觀念:
 
1.親子互動遊戲:
可以刺激0〜5歲的孩子語言發展、認知發展、社會發展及自理發展,不管書、玩具或其他活動,放著讓孩子被動看的學習效率都不如互動學習。

2.往戶外的生活體驗:
透過身體去碰觸,是正常化身體協調發展及感覺統合發展的保證,多往戶外的孩子,情緒及專注力的穩定度會比較好。
 
3.孩子的玩具選擇應該要多樣化:
如用聽的、用看的、要動手操作的、要與人合作的、要動腦思考的、有想像的,而不是同一類的,孩子喜歡就拼命的買!
 
4.保持玩當中的樂趣:
想辦法延長孩子覺得「好玩」的時間,是打開大腦神經元連結的不二法門。

5.  0〜3歲時期應該著重感官運動:
嬰幼兒時期「動的夠」,未來的深度思考學習,孩子更能「靜的下」。

6.潛能教育進入3Q培育時代:
0〜5歲該是把情緒力(EQ)、專注力(AQ)、創造力(CQ)等3Q能力的基礎先練好,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穩了,孩子未來想學什麼都會學的更好。

7.別再給寶寶閃卡認知訓練了!
整天在圖卡上兜圈認不會的大象,除了無法建立立體感,還無法記住,其實多走幾次動物園,靠體驗,孩子就會記住了!
 
10個嬰幼兒啟蒙考題,爸媽知道多少?
接下來,10個嬰幼兒啟蒙考題,爸媽學知識,看看大家是不是現代科學育兒派喔!
 
1.綜合能力啟蒙觀
3歲前嬰幼兒的潛能培養,應該最在意的是?

(1)手眼肢體協調能力的發展

(2)社交情緒及專注力的調控

(3)口語表達及理解的發展
 
科學育兒發現:
3歲前的幼兒發展,涵蓋非常重要的感覺動作及前運思時期,也就是說,大腦從基礎的生理能力,逐漸往高功能認知的方向發展,因此是能力培養非常關鍵的時期。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感覺動作刺激,增加幼兒大腦神經網絡的連結,提升學習力。
 
另外,發展至3歲的兒童也應該減少分離的焦慮,學習獨立完成簡單任務來增加學習的動機,社交情緒自我的控制也會越來越穩定,漸漸減少過度哭鬧的行為。而3歲前,語言學習的環境刺激是否豐富,除了影響幼兒表達與理解的能力,更會進一步的影響之後的社交行為,所以要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早期語言的培養,是很關鍵的因素。
 
2.音樂啟蒙觀
3歲前的嬰幼兒,音樂對寶寶發展的重要性是?

(1)音樂可以促進大腦發展,影響學習能力

(2)音樂對發展沒有關係,但可以促進幼兒學習動機

(3)音樂不需要太早接觸,長大再學就好
 
科學育兒發現:
根據德國的研究,學習音樂可以組織大腦新的神經迴路,甚至也有研究證實音樂能正向提升孩子未來數學的能力。學習音樂的關鍵因素不在於每天練習多少量,而是年齡越小就讓孩子去接觸音樂活動,寶寶的大腦皮質被影響的區域就會越廣,所以早期環境接受音樂的刺激對幼兒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語言啟蒙觀
3歲前的幼兒,語言學習應該從何時開始給予大量的環境刺激?

(1)6個月前

(2)1歲左右,正在開始學習發聲講話的時期

(3)3歲後再注意孩子的語言環境即可
 
科學育兒發現:
近代的大腦造影研究,嬰兒在6個月時的大腦語言表達區,就對外界的成人語言有敏感的反應,比我們想像中的早。也就是說,在我們認為1歲左右,幼兒要開始講話的時期前,嬰幼兒的大腦已經開始說話的準備。
 
所以,早期給予大量的語言刺激環境,不論是藉由親子說話互動、親子遊戲互動,對提升幼兒日後的語言學習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4.閱讀啟蒙觀
大家都認為3歲前的幼兒,應該進行親子共讀,可是孩子都不聽,還該繼續閱讀嗎?

(1)應該持續親子閱讀

(2)等到幼兒理解能力比較好時,再進行閱讀

(3)讓孩子自己接觸,等識字或注音之後再進行閱讀比較順利。
 
科學育兒發現:
國內外的發展專家一致認為,親子共讀能讓幼兒產生最大的學習動機以及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認知能力,3歲前的孩子應該接受大量的繪本或生動的讀本,發展出優秀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因果推理及專心度。
 
但早期閱讀推行的方式不拘,用演的、用唱的、用念的、用玩的都可以,能提升興趣最重要。同時,藉由早期共讀,也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及幼兒氣質,提升學齡前幼兒整體的學習表現。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