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2014健康城市大調查結果
-
台灣截至2013年底,已有269萬名老人,
不到10人就有一位。只是,想到老人,多半認為就是「體弱」、「 需要照顧」。 但事實上,九成健康的老人更需要政策與環境支持。 《康健》雜誌連續15年評選「健康城市」,
今年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 Active Aging)的「參與」、「健康」與「安全」 等三個關鍵政策架構,來分析縣市5大面向,包括:居住安全、 外出便利性、健康促進、社會參與與社會照護共22個指標, 以及民眾對縣市政府老人福利政策的滿意度, 檢視哪個縣市的老人最活躍、活得最精采?結果顯示, 台北市和嘉義市獲5片銀杏葉肯定,而基隆市墊底只有1片銀杏葉, 還需要再努力。 台北市身為台灣首善之都,資源豐富,
尤其大眾運輸工具發展最完善,低底盤公車及復康巴士數量多、 覆蓋率高,道路人行環境無障礙空間評比獲最高分, 在外出便利性排名第一, 民眾對縣市政府的老人政策整體滿意度也最高。 嘉義市與新竹市則分別名列亞軍與季軍,這兩市土地面積小、
行政區少、老年人口比例不高,推行起來相對有利; 2007年WHO推行「高齡友善城市」, 嘉義市就是台灣第一個示範城市。 兩縣市在居住安全面向都拿下第二名。 嘉義市在健康照顧及社會照護面向拿下第一名, 新竹市則是在緊急救援連線安裝率、 十年長照計畫交通接送趟數及長青學苑參加比率居19縣市之首, 表現不俗。
排名第四的台南市最早開始經營社區關懷據點,數量最多、涵蓋率也最高,拉高社會參與的分數排名第一,外出便利性上, 無障礙空間評比居第3,交通事故肇事率在五都居第二, 總體排名第三;加上民眾整體政策滿意度排名第三,表現也頗亮眼。 居住安全: 台中市表現最好,照顧到獨居老人的住宅安全
「居住安全」是活躍老化城市的第一個面向,
主要關注老人單獨在家時的安全考量。 由於台灣銀髮族未來勢必邁向「獨居」時代, 因此老人居住安全問題便顯重要。獲得5片銀杏葉的是台中市, 它在獨居老人服務比率(包括電話問安、居家服務、訪視、送餐、 陪同就醫等)、 緊急救援服務安裝率及刑事案件被害人數上也都在前段班。
外出便利性:台北市表現優異,但出了台北市,台灣整體環境令人擔憂 活躍老化城市的第二個面向是「外出便利性」,
關注的是一個城市的外在環境,對老人家出門是否方便、友善。 出門方便,長輩才能多多出門、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 才有可能融入社會,因此外出便利性在活躍老化城市中非常關鍵。 這個面向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台北市。 台北市的低底盤公車及復康巴士數量多、覆蓋率高,
在去年內政部營建署評比各縣市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無障礙空間也拿下 91.4的高分, 民眾對整體交通環境的滿意度也獲得5片銀杏葉肯定。 除了台北市、新北市,
其他縣市在外出便利性都只拿了1或2片銀杏葉。《康健》 詢問民眾對老人單獨出門的交通環境上有何不便時, 發現最大的問題是「走累了沒椅子休息」,除了台南市、金門縣、 連江縣以外,幾乎所有縣市都有六成以上的民眾反映有此困擾。
健康照顧:嘉義縣、嘉義市、花蓮縣表現最優,幫忙照顧老人的健康「健康照顧」面向看的是縣市政府如何幫助長輩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 長輩才更有本錢自在到老。 因此《康健》檢視縣市政府對長輩做的健康促進成果。
表現最好的是嘉義縣、嘉義市、花蓮市,獲得五片銀杏葉, 這三縣市在65歲以上流感疫苗接種率都有五成左右, 可見宣傳用心。 針對成人健檢的不足,部分縣市額外自辦老人免費健檢, 也有特色做法,比如台北市衛生局在健檢項目增加跌倒風險評估, 甚至有跌倒風險的長輩家中居家訪視,以提升居家安全; 花蓮縣則是降低偏鄉民眾老人健檢年齡, 讓55歲以上民眾都可做篩檢,補足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 值得提醒的是,各縣市在救護人力上都很吃緊,
只有台東縣每萬人救護人力高達12.7人。 為提升南迴縣偏鄉救災及緊急救護人力, 台東縣近年努力擴增消防及救護人力, 也因此在該指標大幅超越其他縣市,獲得五片銀杏葉。 然而其他縣市表現都不佳,分數都在中後段班。排名最後的彰化縣, 老年人口比例12.8%,但每萬人救護人力只有3.8人, 最令人擔心。 社會參與:台南市、嘉義縣名列前茅,提供長輩最多活動機會
多提供機會讓銀髮族能走出家門參加活動,
才能避免長輩快速走向失能。社區關懷據點涵蓋率高、 有許多長青大學、樂齡學堂、文康中心讓長輩能參加各式活動,
甚至增加就業機會,豐富長輩的生活是活躍老化的核心概念。 哪個縣市最能提供長者活躍的機會?由台南市與嘉義縣拿下冠軍。 台南市的文康中心數量排名第一, 社區關懷據點數量更高達297個點,村里涵蓋率39.49%, 不僅是五都之冠,也是全台之冠。 長青學苑、樂齡學習中心及樂齡學堂則提供老人再學習的機會,
但這次調查卻發現, 各縣市在長青學苑與樂齡學堂的行政區涵蓋率都不高, 最高的新北市也只有3.8%。再細看長青學苑參加人數, 除了新竹市每100位老人有16.7的參加率, 其他縣市都不到10人。 社會照護: 嘉義市表現佳,台灣整體社區支持系統仍待加強
當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與照護相關的政策。
大家都懼怕未來有一天,社會沒有足夠的人力照顧老人, 長輩無法安心終老。 評比結果顯示,嘉義市表現最佳,獲得五片銀杏葉,
分別在每千位失能老人可分得的安養暨長照機構床位數, 以及日間照顧服務數都是排名全台第一,實屬難得。 在十年長照計畫交通接送趟數指標,新竹市表現極為優異,
領先第二名的花蓮縣將近一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超過半數縣市每千位失能老人分不到100趟, 這是讓中度失能長輩能夠外出復健、就醫的重要交通協助, 各縣市有待加強。 政策滿意度:近八成縣市民眾對老人政策滿意度低於五成
從民眾對老人政策滿意度來看,各縣市政府真的需要再加把勁。
除了連江縣、台北市、花蓮縣、澎湖縣、台南市超過五成外, 其他縣市都不到五成。尤其民眾對於政策不了解的比例, 有16個縣市都超過四成,顯示政府在宣傳上還得多用點力。 康健建議:中央與地方攜手,提供足夠資源,讓老人家能做想做的事
彙整健康城市調查結果,《康健雜誌》建議從中央應提倡「
銀髮就業」,透過適度、適量的工作參與, 讓長輩在經濟上較有安全感,促進健康,也能實現自我, 找到生活重心,更重要是覺得自己仍是有用、不需要被照顧; 而地方政府,在都會區需要有好的交通、 社會照護與社會參與才能提升老人滿意度; 鄉村地區在缺乏交通網絡時,就應提供足夠的醫療設施、 更可近的社會參與及社區照護,才能讓縣市的老人有活力。總之, 不論中央、都會或鄉村,台灣在活躍老化上還有一段路要走。(圖文提供/康健雜誌)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