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理解他人的飲食需求和選擇,我們不僅可以減少對他人的壓力,還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更健康的飲食環境。

通過理解他人的飲食需求和選擇,我們不僅可以減少對他人的壓力,還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更健康的飲食環境。

在各種慢性疾病中,除了個人基因和對疾病的耐受力有差異外,家庭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促成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們對各種節日越來越重視,許多人喜歡用大宴小酌來滿足賓客和自己的味蕾。再加上網上盛傳的美食介紹,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誘惑,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錯誤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日積月累,最終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誘發各種慢性疾病,影響生活品質。

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必須從基本的營養知識入手。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營養知識遍佈各大網路,一鍵點擊,所需訊息唾手可得。然而,大眾必須自行辨別其可靠性。因此,建議大家通過正確的管道,如諮詢註冊營養師或飲食治療師,以獲取準確的飲食知識。

改善飲食期間常遇親友誘惑、嘲笑

擁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後,才能明白如何通過每日飲食改善健康。但實踐中,許多人往往會遇到各種難題。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難免的,但是否被挫折擊敗卻是可以選擇的。比如當一個人決心改變飲食習慣,減少甜食時,往往會遇到朋友或家人端上甜點的情況。如何抵擋這些突如其來的誘惑呢?

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想拒絕或只吃了一口他人給予的食物時,卻被對方堅持讓你再多吃一口,甚至翻白眼?這就是所謂的勸食者(food pusher)。這種行為會讓那些正努力控制飲食的人感到挫敗。想像一下,辛苦運動後回到家,只想吃自己準備的健康晚餐,卻因拒絕室友的蛋糕而被嘲笑,這種感覺可能會讓人覺得為了健康而受委屈。若是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健康飲食的道路是否還能走下去?

巧妙應對拒絕壓力

答案是肯定的,這取決於你如何回應。當同事讓你嘗嘗他帶來的蛋撻時,你可以贊一下這個餅乾,再將其帶回自己的位置,但你可以選擇不吃,把它留給家人或其他同事。或者,你可以直接感謝同事的好意,告訴他自己真的吃不下了。你也可以坦誠相告,那食物看起來很美味,但最近正在努力改變飲食習慣,朝著目標前進,並表達對他好意的感謝。

很多人在無意識中成為了勸食者。如果你習慣性地看著他人盤中的食物,並評論或建議別人應該多吃什麼,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勸食者。大家應該明白,在任何場合準備的食物,即使再美味,也沒有人必須吃它。每個人都有選擇自由。這樣一來,勸食者就會少一些,健康飲食的道路也會少一些荊棘。

通過理解他人的飲食需求和選擇,我們不僅可以減少對他人的壓力,還能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更健康的飲食環境。讓我們共同努力,別成為勸食者,尊重他人的飲食選擇,並支持彼此的健康之路。

(文章授權提供/馬來西亞醫識力)
原文請見:《醫識力》https://easily.sinchew.com.my/node/6118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