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正夯!電音波治療不當恐變「釋迦臉」?食藥署:認准「3件事」要合規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王芳穎醫師指出,施作電波、音波,如果未慎選醫師、醫療器材,可能導致顏面神經損傷或臉部起水泡,圖為電波、音波探頭。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王芳穎醫師指出,施作電波、音波,如果未慎選醫師、醫療器材,可能導致顏面神經損傷或臉部起水泡,圖為電波、音波探頭。

現今醫美風潮盛行,不少民眾為了追求青春永駐而選擇進行電波、音波等非侵入性皮膚治療,但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王芳穎醫師指出,如果未慎選專業醫師、用到不合格的醫療器材,可能導致顏面神經損傷或臉部起水泡,變美不成反變「歪臉」、「釋迦臉」。食藥署也表示,2024年至今與海關合作攔截違規醫美器材達124件,呼籲民眾做醫美務必確保「醫療院所、醫師和器材」三者都合規。

了解電音波副作用!常見有輕微紅腫刺痛 但「這些狀況」不正常

電波、音波的原理,皆是透過熱能使皮膚深層的膠原蛋白收縮,並利用微小破壞促進膠原蛋白再生重組,達到緊緻肌膚、去除皺紋等效果。王芳穎醫師指出,施作電波療程時肌膚會感到輕微熱痛,後續常見有紅腫、緊繃感,但持續時間通常不會太久。而燙傷引起水泡、變「釋迦臉」,則是電波療程中最害怕出現的副作用,王醫師表示,她所在的醫學中心就曾經收治過在其他醫療院所施打電波後,臉上長滿水泡的患者。

要避免長水泡,除了留意醫師是否有使用合格的醫美器材外,王芳穎醫師解釋,電波是容積式加熱,皮膚電阻較高的人,使用較低的能量就可以達到足夠的治療溫度。由於每個人承受度不同,因此電波療程強調「痛感反饋」,醫師會一邊施作一邊向患者確認熱痛感是否可接受,以避免能量過高燙傷肌膚,也建議進行這類療程時還是保持清醒為佳。

音波拉提則是使用點狀加熱的方式,治療範圍較深,可以直接加熱到筋膜層,常見會有輕微的酸痛、刺痛感,或是「抽一下」等短暫的神經反應。「神經損傷」則是較嚴重的狀況,王芳穎醫師表示,經驗豐富的醫師在操作時會避開面部神經的位置,但若使用不合格的機器或操作者不熟悉機器,在神經區域反覆加熱,就有可能造成神經受損,出現半邊臉歪斜等現象,輕微者可在數日內恢復,嚴重者可能需三至六個月時間。

謹慎辨別醫美器材合規與否 療程前可再三確認

食藥署王德原副署長表示,醫療器材根據風險程度可分為三級,電波除皺、音波拉提設備皆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對民眾而言仍具一定風險。食藥署每年也與全台衛生局進行聯合稽查,以及與海關加強聯繫打擊非法醫材,提醒民眾應選擇「合格的醫療院所、專業醫師和經審查合格的醫材」,進行療程前也可以詢問醫師所使用的儀器是否有相關許可證字號。民眾如有需要,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進行查詢 (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相關查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