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是現代人常見卻容易忽略的血管疾病,雖不至於危及生命,但長期惡化不僅影響外觀,也會影響日常生活;博診所醫療總顧問柯博仁醫師表示,在台灣靜脈曲張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約有20%男性及30%女性有程度不同的靜脈曲張問題,為了提升民眾對於血管健康的認知,板橋博診所於開幕期間特別深入社區,舉辦靜脈曲張衛教活動,希望藉此強化民眾對於血管健康的重視。
靜脈曲張久拖不治 醫:恐衍生健康風險
「許多民眾認為靜脈曲張只是外觀問題,因此不需要積極處理,這都是錯誤觀念。」柯博仁醫師提及,靜脈曲張屬於一種慢性疾病,臨床上,經常見到部分對於外觀較不在意的男性或是認為血管浮出是年紀大導致的長者,因長期對於靜脈曲張問題放任不管,直到腿部逐漸出現水腫、色素沉澱症狀,就診時才發現已進入到靜脈曲張第三期或第四期的嚴重程度。
柯博仁醫師表示,靜脈曲張從初期只有腿部外觀變化,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腿部腫漲、疼痛或抽筋,以及皮膚色素沈澱,甚至嚴重時產生潰瘍、難以癒合;此外,患者也要特別小心血栓等健康風險。
久坐久站+年齡雙重夾擊 及早介入防範惡化
柯博仁醫師說明,現代人生活西化、飲食改變,使得靜脈曲張問題越來越普及,以診所所在的板橋地區來說,人口結構同時包含大量年輕族群與高齡人口,年輕族群因長時間久坐久站,如教師、空服員、服務業者等,容易因血液循環不良而誘發靜脈曲張;而高齡長者則因血管老化,瓣膜功能退化,成為另一波高風險族群。但若能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從初期發現後開始正確保養,也能避免後續演變靜脈功能不全造成的併發症等風險。
登山嚮導嚴重靜脈曲張 超級膠水治療重拾登山腳步
針對靜脈曲張的治療,依照嚴重程度有保守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選擇。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微創手術也逐漸取代傳統手術;柯博仁醫師提及,彈性襪可協助血液回流,但若患者對彈性襪過敏或穿戴困難,則可考慮進行微創手術,如「靜脈超級膠水」技術,既安全、又能縮短恢復期。
事實上,相較過去傳統手術傷口大、復原慢,如今微創手術不僅更具安全性,也進展到術後縮短恢復期,提高患者的治療意願;一名40多歲的職業登山嚮導因腿部不適就診,經診斷為三級靜脈曲張後接受靜脈超級膠水治療。柯博仁醫師分享,患者術後休息短暫時間,即能循序恢復日常活動,並於術後不久再次踏上玉山登山步道,可見微創治療技術有助於縮短恢復時間,讓患者逐步回到熟悉的生活節奏。
及早預防靜脈曲張 血管超音波揪病兆
柯博仁醫師也提醒,靜脈曲張屬於血管疾病,需由血管外科醫師專業判讀與診斷,才能針對病理根本對症下藥,避免誤以為只是皮膚問題或單純肌肉痠痛,延誤治療時機。不過究竟要如何及早發現有靜脈曲張問題;柯博仁醫師提及,血管超音波是常用且便利,也是診斷血管健康基本的檢查項目,透過血管超音波檢查能清楚顯示血流方向以及瓣膜功能,協助醫師確認病變位置及嚴重程度,以及早訂定治療計畫。
診所深入社區辦講座 提高民眾對血管健康重視
為了提高民眾對於血管健康的重視,博診所也深入社區舉辦健康講座,搭配現場超音波操作示範,讓民眾更直觀的認識靜脈曲張的警訊與及早預防的重要性。診所醫療團隊也會在現場即時提供專業意見,強化社區對於血管健康的重視與行動力,協助民眾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對自己健康做出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