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眼部常見問題

面對諸多小兒眼疾,爸爸媽媽最重要的便是得細心觀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釀成更嚴重的疾病。

面對諸多小兒眼疾,爸爸媽媽最重要的便是得細心觀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釀成更嚴重的疾病。

眼睛是靈魂之窗,更是認識、接觸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對於尚不會言語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更得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他們的眼部情況,如此,才能及早發現並做正確的治療。

事實上,大人常見的結膜炎、青光眼等等,也有機會出現在嬰幼兒的身上,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表示,嬰幼兒眼部疾病包羅萬象,具體原因包括先天性基因、胚胎發育過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細菌感染……面對諸多小兒眼疾,爸爸媽媽最重要的便是得細心觀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釀成更嚴重的疾病。

問題1.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通常多發生在出生體重愈低(小於1,500公克)、妊娠週數愈小(小於妊娠31週)的嬰兒身上。

胎兒的視網膜發育應等到接近妊娠週數40週時,才會發育完成,胎兒在子宮生長階段處於較為低氧的環境,當早產兒出生後,視網膜過早接觸外在高濃度的氧氣,加上有可能因早產而長時間接受高濃度的輔助用氧,便會使得發育未成熟的視網膜血管停止生長,而周圍的視網膜在缺氧的環境下,便會進而刺激眼睛內視網膜血管不正常增生及纖維化,引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問題2.先天性眼瞼下垂

因為幼兒的眼瞼肌發育不良,導致上眼瞼無法睜開至正常高度。

這種問題的外在表現為單眼或雙眼無法上抬或是上抬不足,而讓幼兒出現將頭部提高後仰,下巴呈現往上抬的動作。一般來說,若是先天性眼瞼下垂的情形輕微,可持續追蹤觀察情況,不過,假若上眼瞼下垂嚴重,甚至已到了遮蔽瞳孔、眼睛完全張不開的地步,將會妨礙光線進入眼球進而造成弱視。

問題3.新生兒結膜炎

新生兒發生結膜炎的原因眾多,包括直接接觸、間接的細菌感染而發生。此外,新生兒因為抵抗力較弱、淚腺發育未完全,所以更容易發生結膜炎。

通常新生兒罹患的細菌性結膜炎,最嚴重的便是「淋病雙球菌」所感染的相關病症。黃楚軒醫師表示,假設孕婦感染淋病,胎兒便會在分娩的過程中,受到產道細菌感染而引發。淋病性結膜炎多會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的五天內,一旦感染疾病,眼睛便會在短時間內呈現水腫、充血,同時合併大量的化膿性分泌物,若此時未積極治療,恐引發角膜潰傷、穿孔惡化成失明。

問題4.鼻淚管阻塞

發生鼻淚管阻塞最常見的原因為,在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膜,部分新生兒在出生時尚未打開,但多在一歲以前便會自行打開,薄膜未開啟便可能會導致淚水逆流回眼睛,有兩眼淚汪汪的情形。

大部分鼻淚管阻塞的問題,會在嬰兒4~6個月大時消失,假設嬰幼兒淚汪汪的狀況,只有流出透明淚水,爸爸媽媽可在家中透過一些按摩手法用拇指或食指,以指腹按摩嬰兒的鼻根及眼睛中央的部位,藉由按摩的力道排除淚囊內的分泌物,降低發炎的可能。

問題5.嬰兒型青光眼

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是新生兒由於眼前房水排流管的構造有先天性的異常,導致房水排出受阻造成眼壓升高,因嬰兒的眼球組織較具彈性,在高眼壓的狀態,眼球壁會不斷被撐大,形成如同牛眼般的眼球增大症狀。

若是父母發現嬰兒出現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眼球大、黑眼球看似模糊不清澈的情形時,就得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治療,控制眼壓以免加劇視覺神經損傷的情況。

※原文刊載於2025年4月號《媽媽寶寶》454期。

※原文連結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33038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