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導致股骨頭壞死 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重拾行動力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並非罕見疾病,其主因是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骨組織壞死。若未及時治療,股骨頭會逐漸塌陷,影響髖關節的運作。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並非罕見疾病,其主因是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骨組織壞死。若未及時治療,股骨頭會逐漸塌陷,影響髖關節的運作。

43歲的上班族陳先生因工作繁忙、應酬頻繁,長期飲酒已成習慣。兩年前,他開始感到雙髖關節隱隱作痛,起初以為是久坐或缺乏運動所致,沒想到疼痛逐漸加劇,不僅影響工作效率,甚至連日常走路與上下樓梯都變得困難。無奈之下,他前往台北榮總就醫,經診斷發現罹患了第四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蔡尚聞醫師的專業操刀下,他接受雙側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僅兩週便恢復正常生活,甚至能自行開車上下班。陳先生感嘆道:「早知道恢復這麼快,我應該更早做手術!」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高風險族群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並非罕見疾病,其主因是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骨組織壞死。若未及時治療,股骨頭會逐漸塌陷,影響髖關節的運作。以下為主要高風險族群:

  1. 長期飲酒者:酒精會干擾骨組織新陳代謝並損害血液供應。
  2.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例如因免疫疾病需服用類固醇者。
  3. 髖關節曾受創或骨折的患者:創傷可能破壞局部血液循環。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為四期,早期可採保守治療或減壓手術,當進展至第三或第四期,股骨頭塌陷時,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為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微創正前開手術的優勢

提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許多人擔憂恢復期長或術後不適。對此,蔡尚聞醫師表示:「微創正前開手術能有效縮短復原時間,特別適合需要快速恢復的患者。」

正前開(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為美國逐漸普及的微創髖關節置換技術,其特色如下:

  1. 保留髖部肌腱:手術中僅撥開髖部肌肉而非切斷,維持肌肉力量。
  2. 術後疼痛減輕:避免肌腱切割的痛楚,加速患者下床活動。
  3. 快速康復:如陳先生這樣,術後第二週即可自行開車上下班,正是這種手術的最大優點。

根據美國膝髖關節醫學年會統計,正前開手術的使用率從2007年的0.2%增至2024年的64%,成為主流技術。在台灣,隨著技術成熟與醫療推廣,使用率也逐漸提升。

正前開手術適合哪些族群?

正前開手術適用於絕大部分需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患者,尤其是年輕、需要快速回歸工作的族群。然而,以下少數情況可能不適合:

  1. 髖部骨骼嚴重變形者,如骨折後癒合不良。
  2. 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手術中可能增加骨折風險。
  3. 需再次手術者,例如因併發症需再次置換的複雜個案。

蔡醫師強調:「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固然重要,但精確評估患者情況更是關鍵。以安全為前提,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術後髖關節的保養要點

蔡醫師提醒:「手術只是起點,術後的保養才是關鍵。」以下是術後的建議:

  1. 逐步恢復活動:術後兩週內以室內活動為主,避免過度彎曲或劇烈運動。兩到六週逐步增加運動量,完全適應後可恢復爬山、游泳等各類運動。
  2. 補充營養:攝取足夠的鈣質與蛋白質,如牛奶、小魚乾、雞蛋等,或服用鈣片與維生素D3,防止肌肉以及骨質流失。
  3. 控制體重:避免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減少關節負擔。

蔡醫師指出:「人工關節手術的發展趨勢不僅是長期的手術成功與維持功能,更聚焦於術後早期快速康復,這對病患的幫助非常顯著。」隨著技術進步與醫療團隊的努力,越來越多患者將受惠於這項創新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重新獲得行動自由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