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死亡率高! 榮總10年研究發現1方法可提升存活

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所領導的門脈高壓診斷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文誌合作,自民國100年至110年進行雙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死亡人數僅次於肺癌。臺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表示,約半數的肝癌病人會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如果沒有給予初級預防,約有一半的病人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其預後非常差,再出血率約為50%、6週內死亡率約為26-48%,兩者都比非肝癌病人高出許多。

不過,臺北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經過長達10年研究發現,內視鏡結紮治療能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可望改善肝癌病人整體存活率。而此篇研究是全球首篇針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所發表的長期追蹤隨機對照研究,目前已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

研究:內視鏡結紮術減少出血率 出血風險減近7成

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所領導的門脈高壓診斷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文誌合作,自民國100年至110年進行雙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比較內視鏡結紮治療、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在預防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首次出血上的效果。

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藥物,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讓出血風險下降6-7成,而且針對早期肝癌患者,內視鏡結紮治療不僅可以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甚至可以改善整體存活率。

為什麼會食道靜脈曲張? 內視鏡結紮術是什麼?

若患者有「門脈高壓」,肝門靜脈處於高壓的狀態,有可能會併發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可透過內視鏡,在食道靜脈曲張的底部以小橡皮圈加以結紮,使其缺血、縮小、結痂,達到治療或預防出血的目的。

臺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宗杰表示,目前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國際共識是優先使用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若有禁忌症且合併有高危險性食道靜脈曲張,則建議接受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預防出血,但此共識主要是根據肝硬化病人過去的研究結果而建議,並未對肝癌病人預防策略有特別描述。

楊宗杰醫師認為,此次研究結果將改變現行治療策略,可望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侯明志副院長也認為,此研究成果對患者的治療與預後有重大影響。

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到,針對晚期肝癌患者,由於腫瘤進展快速、患者存活時間較短、兩組接受治療時間及次數皆不完整,所以兩組的出血率及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