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勞動節之際,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最新調查發現,偏頭痛不僅讓人頭痛,還可能導致失能與收入的損失。該協會昨日(4/30)公布了113年「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經常遭受頭痛困擾,其中有15%的人每月頭痛超過十五天,可能患有慢性偏頭痛,在有頭痛經驗的受訪者中,近七成每月平均需要請假或在家休息三天,這導致患者們每年平均減少六萬元的收入。
偏頭痛高達九成影響日常生活 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指出,全台約有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其中以女性居多,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3倍。特別是20至40歲的女性,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位患有偏頭痛。一般人常誤以為是「症狀」的偏頭痛,其實是一種需需要治療的慢性「疾病」。
協會針對全台22個縣市、年滿20歲以上的1,012位民眾進行了調查,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指出,73%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頭痛,其中有67.5%的頭痛患者需要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每月要請3.22天的病假,若以主計總處統計112年全國平均月收入48,043元為基準,偏頭痛患者每月平均因頭痛而損失了5,156.6元,年均約減少61,879元的收入。
調查還發現,90.2%的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可能會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甚至導致失能,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只是身體不適的症狀,未必需要就醫。此外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知之甚少,尤其是年輕族群的警覺性都較年長族群來得更低。
症狀中符合兩項 請盡快就醫
對於偏頭痛的治療,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指出,雖然年輕人很容易忍痛,不過若出現需要休息、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畏光,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可能是偏頭痛。若不妥善控制,可能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十五天的「慢性偏頭痛」,這不僅發作頻率更高、疼痛更嚴重,治療上也會更加棘手。
林志豪醫師指出,偏頭痛被被權威醫學期刊《頭痛與疼痛》列為全年齡層引起失能疾病的第二位,更是50歲以下年輕族群失能原因的第一名。除了工作和生產力受影響外,超過八成的頭痛患者在過去30天內至少有一天無法參加家庭、社交或休閒活動。
吃口服藥無效?肉毒桿菌素為預防性治療
要控制偏頭痛,林志豪醫師建議尋求專業治療,而預防性治療可針對個人需求和疼痛程度制定不同的方式。他表示口服藥物是第一線治療,但對於不適合口服藥物或反應不佳的患者,肉毒桿菌素等治療方式可能更適合,而健保也有提供相應的給付。林醫師呼籲有偏頭痛困擾的患者,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建議向神經科醫師尋求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