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攝護腺癌切片檢查診斷率恐漏4成! 「多參數核磁共振掃描」大幅改善

近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引進新的定位儀器「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MRI-TRUS fusion biopsy)」,有望提高攝護腺癌診斷率。

67歲許先生,去(111)年因頻尿、夜尿、急尿、尿不乾淨,就醫檢查發現PSA 偏高(16.462 ng/mL),接受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但病理報告屬於良性。其原本對再次切片充滿焦慮,但經醫師建議,採取新引進的「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藉由新式的定位儀器,能精準切到病灶難取樣的腫瘤組織,讓他及早接接受良好治療。

傳統經直腸攝護腺切片 恐遺漏四成診斷率

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攝護腺癌是男性排名第五常見的癌症,更躍居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六位,早期攝護腺癌沒有症狀,傳統檢查仍會遺漏40%臨床上顯著的攝護腺癌。近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引進新的定位儀器「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MRI-TRUS fusion biopsy)」,有望提高攝護腺癌診斷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主任阮雍順表示,攝護腺癌主要篩檢方法是抽血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和肛門指診,一般確診需要做經直腸攝護腺切片,並做進一步的病理檢驗。傳統上以超音波經直腸攝護腺切片的癌症檢出率在33%至57%之間,主要是因爲有25-39%的攝護腺癌無法以超音波來識別腫瘤,另外有約20%的攝護腺癌是長在攝護腺的前葉部分,這在傳統經直腸切片是很困難採撿到的。文獻指出,傳統攝護腺切片可能會遺漏40%臨床上顯著的攝護腺癌。

「核磁共振靶向切片」協助診斷 改善癌症檢出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醫師李香瑩表示,多參數核磁共振掃描(mp-MRI)在攝護腺癌的診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2023年歐洲泌尿外科協會(EAU)的指南,無論先前有沒有接受過傳統的切片且呈現陰性,所有臨床上懷疑攝護腺癌的患者均建議進行多參數核磁共振(mpMRI)掃描評估。核磁共振靶向切片(MRI-target biopsy)應參考攝護腺成像報告和數據評分系統(PI-RADS)來進行。

有許多研究報告了MRI靶向切片方法比傳統隨機切片更可以改善癌症檢出率,且大大減少了臨床上無意義的攝護腺癌的數量。而更進一步的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MRI-TRUS fusion biopsy)是將MRI的數據整合到經直腸超音波中,以進行更精準的切片。MRI超音波融合切片持續被證明在檢測具有臨床意義的攝護腺癌方面比傳統切片更為有效。

提升攝護腺癌檢出率 及早進一步治療規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文正表示,自從高醫泌尿部引進了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MRI-TRUS fusion biopsy)後,對於用傳統切片方式無法找出攝護腺癌病理組織的高危險患者來說,大大提升檢出率。一旦經由病理確診後,即可讓病患獲得更進一步的治療規劃。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