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健康最後一哩路! 醫療AI元宇宙關鍵領袖聚首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於2023年5月15日在台北舉辦「數位健康新未來關鍵趨勢論壇」

後疫情時代下各界產業紛紛進入「智療」的大環境裡頭摸索,從過去各界的閉門造車,如今需要虛實整合各界醞釀多年的「智能庫」,勢必要找出新環境下的原則與發展指標,透過各界密切對話激盪出不同的可能性,衛福部政策與新創企業的火力支援勢必會帶動整體醫療的生態,因此「健康醫療數位轉型」重心不在「數位」,而在於產業「轉型」。

過去臺灣新創公司有達文西手術、AI自動偵測呼吸與醫學影像判讀,更有許多穿戴式、連續偵測數據的醫材,與各種醫療APP的開發,未來仰賴更多業者挹注市場,活絡數位醫療的環境,才能提高產業活力與永續發展。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於2023年5月15日在台北舉辦「數位健康新未來關鍵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17位專家學者針對智慧醫療、數位治療、數位健康,三大領域進行探討,以期透過多方角度促進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

全世界近來都強力關注的趨勢,就是AI人工智能應用、元宇宙虛擬實境、產業雲端資料庫、以及穿戴設備與終端介面開發,上述這些技術該如何應用在醫學、甚至完善整個醫療環境?

數位醫療2大要點:

1、醫療「個人化」:開發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輔助應用程式,以及終端應用,讓民眾在面臨健康問題以及急難、甚至失能時的緊急應對。

2、醫療「去中心化」:醫院將會定位為緊急傷疾重病才需要前往的機構,力求提前預防與檢測,在初期階段就降低整體醫療資源的輸出,使用在治療的能量分級更清楚。

「精準醫療」有哪些原則?:

精準醫療可以分為「精準檢測」、「精準預防」、「精準診斷」三個面向去檢視。

精準檢測:最簡化的智能儀器、穿戴設備必須通過嚴謹的臨床測試,方便民眾操作與達到「在家即醫院」的即時處置、就診、通報。

精準預防:醫師們常常都會提到「早醫早治」,甚至預防勝於治療,在生活中民眾對於身體的細微變化常常無感,若能夠有輕便的隨身裝置即時的觀察自己身體變化,智能工具代替民眾未雨綢繆,事先提供生活調整與就醫建議,就能夠讓民眾更快取得自己需要的健康資訊,也能夠透過數據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

目前常見的產品仍以智慧型手錶及智慧手環為主流,或者是居家血糖檢測儀。

精準診斷:想要突破以往「時空」與「醫病資訊不對等」的限制,個人化診斷的輔助儀器與AI人工智能養成是非常關鍵的核心,能夠自動化的管理數據、快速檢測掃描、標記患部與提供透視影像,醫師可以從繁雜的瑣事中解放,集火於診斷與如何最有效治療病患。

數位醫療產、官、學、研、醫各界缺一不可

政府非常重視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的發展,期望能夠共同協力推動接下來進入數位城市的相關新技術發展,期望共同提高全民的健康福祉也帶動經濟發展。

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致詞指出:「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智慧化與數位化,調適前瞻性法規以加速AI、IoT等數位科技應用於數位療法、智慧醫材,同時建構智慧醫材法規制度及審查機制,縮短產品研發到上市期程、未來期待建構「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以完善精準健康生態系,凸顯數位化在醫療及健康領域應用之重要性。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表示,促進企業數位投資、培育數位發展人才、打造數位相關產業生態系等為目標,希望以「政府出題、業者解題」的模式,發展以人為本的數位健康解決方案,透過創新基地和技術支援中心維持運轉,導入國內外技術大廠資源,讓政府成為數位健康產業的後盾。

面對數位轉型民眾需要關注哪些議題?

虛實整合的過程確實震盪出許多新舊議題與隱憂:

如「醫療數位轉型臺灣健保資源如何重新布局」、「商業保險公司如何配合國家政策推出醫療補位方案」、「5G設備在偏鄉的建設維護與遠端醫療應用開發」、「客製化醫療與資訊安全的本質衝突」、「ESG永續標準」等。

此外,數位醫療的痛點是如何將一個要求零誤差、嚴謹、高標準、高規格的領域數位化並進行深度應用,「如果什麼都要最好,要如何做到將最高規格普及於民?」

醫療難已複製與規模統一化的限制在於人類的處境複雜與變因多,因此各界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找尋可遵循的標準,其難度並非一蹴可幾,甚至現有的政策制度都會產生連鎖反應,所以各界除了思考如何與國際標準接軌,也需要密切連結建立共識、培養溝通韌性,抓住產業與志業之間的平衡,個人的健康權益不容輕忽,健康與我們息息相關,關注相關產業上游到下游,期待能夠在產業裡追求數位醫療落實,在數據與經驗裡產生洞見,實踐數位醫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