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嬤破胰臟癌「癌王」魔咒  前導化療再手術6年不復發

「癌王」胰臟癌位置隱密且惡化迅速,等到發現通常已是晚期,且8成患者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僅半年。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羅少喬說明,手術若合併「前導性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再動刀,可提升存活率。一位高齡76歲的阿嬤確診胰臟癌,手術前先化療,再進行外科界最高難度的「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近6年來沒再復發!

胰臟癌排名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7名,且盛行率逐年攀升,一年有多達2千5百例的新增確診病患。高風險族群包括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者。症狀包括腹部與背部隱隱作痛、黃疸、體重減輕、消化道症狀、疲倦及糖尿病等。

僅2成患者能動刀 預後高達8成復發 

胰臟癌無症狀難以診斷,病患確診時通常年事已高、進入晚期,且確診者有4成已發生遠端轉移,4成因腫瘤細胞侵犯動、靜脈,不適合進行外科手術,最終僅2成患者能進行手術治療。

然而,手術不僅困難,患者切除多樣器官後通常營養不良,過半人數無法負荷後續化療。而且近8成患者術後會復發,逾9成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僅1年,無法跨過「一年魔咒」,難以救治。

三明治療法 前導型化療提升手術成效

近年國際新興「三明治療法」,也就是合併「化療─手術─化療」的療程,包括手術前化療、全身性手術後輔助化療、緩和化療、放射治療等方式,提高胰臟癌病人預後存活。

不被癌王擊敗 76歲嬤術後6年沒復發

一位76歲阿婆確診胰臟癌,出現阻塞性黃疸症狀,且癌細胞侵犯到靜脈。術前先進行化療,接著動手術切除胰頭十二指腸,並將血管切斷再重接,雖然動刀後的體力無法負荷術後化療,但狀況仍然相當穩定,將近6年沒再復發。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器官多、範圍廣,且須重建膽道、胰管跟胃,手術過程極為複雜、困難度高、施行時間長,是一般外科中最具挑戰性的手術。

由於單靠手術治療,胰臟癌復發率仍相當高。羅少喬指出,患者手術前接受化療的耐受度較高,施行前導性化療,可評估化療對病患的效果,接著進行手術,若患者體力可負擔再進行術後化療,能降低復發率。以台中榮總來說,90天內死亡率僅2%,比國際死亡率5%更低。

羅少喬提醒,胰臟位置隱蔽,一般的健康檢查與超音波檢查都無法發現癌細胞,需做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掃描,才能找到元凶,建議民眾每1、2年就要進行全身健康檢查。他也鼓勵民眾,即使確診胰臟癌也別抗拒化療,可跟主治醫師討論進行全套性檢查、降低化療劑量或是更換配方,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延長存活率,就是「計畫性手術」的優勢。

羅少喬指出,患者手術前接受化療的耐受度較高,施行前導性化療,可評估化療對病患的效果,接著進行手術,若患者體力可負擔再進行術後化療,能降低復發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