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難言之隱 找對原因治療到位

尿失禁是指來不及到廁所,尿已漏出來。然而,婦女朋友們常常會和急尿與頻尿搞混。急尿是指無法憋尿,一有感覺就要衝去廁所;頻尿則是一直想跑廁所,要釐清狀況才能對症治療。

根據台灣本土資料,35歲以上的婦女每四位就有一位有尿失禁困擾。雖然盛行率如此之高,但是礙於隱私,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事實上,只要找到尿失禁成因,婦女朋友們是可以擺脫尿失禁所帶來的困擾。

尿失禁分成五類 對症才能治療

首先,在討論尿失禁成因之前,先定義所謂的尿失禁。尿失禁是指來不及到廁所,尿已漏出來。然而,婦女朋友們常常會和急尿與頻尿搞混。急尿是指無法憋尿,一有感覺就要衝去廁所;頻尿則是一直想跑廁所,要釐清狀況才能對症治療。搞清楚什麼是尿失禁後,大致上可以將尿失禁分為五大類:應力性、急迫性、混合性、暫時性、滿溢性。

應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約占一半。當膀胱受到壓力時,例如咳嗽、大笑、跑步、搬重物等,就可能漏尿。常見因素為懷孕、自然產及退化。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是膀胱有病變,導致過度敏感,一有尿意就可能漏尿,會伴隨急尿狀況。混合性尿失禁,則是同時有上述兩種類型尿失禁。暫時性尿失禁的常見原因是發炎、感染、便秘、藥物副作用(如部分精神科藥物)等,只要治療症狀或停藥後,即可回復正常。滿溢性尿失禁是男性較常出現,膀胱出現神經性病變,過度飽脹而不自主的溢流尿液。如果女性有這類問題,通常是因糖尿病使得神經感受度變差,膀胱很脹卻無感,造成漏尿。

尿失禁的治療 三階段不可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說,尿失禁治療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嘗試保守治療,最重要的是勤做「凱格爾運動」,坐在椅子上冥想有一滴水,試著用骨盆底肌吸住,以強化骨盆底肌群。一天照三餐練習,每次做10下,訓練三個月較能看出效果,約有半數病人可改善症狀。

另一方法是使用磁波儀,原理是透過電流或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促使骨盆肌肉收縮、運動,達到強化骨盆肌群,進而改善尿失禁。第三種方法是生物回饋訓練,即進階版的凱格爾運動,透過貼片偵測做凱格爾運動時是否用到正確的肌群。

保守治療未見效 須使用藥物治療

張德撝醫師表示,針對應力性尿失禁,常使用的是三環抗憂鬱劑,若為停經婦女可使用雌激素來改善。而急尿性尿失禁,最廣泛使用的是抗膽鹼藥物,降低膀胱收縮力道;另一種是Beta-3腎上腺接受體作用劑,可放鬆膀胱,減少排尿頻率與急迫性。

手術治療是最後手段,主要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目前主流是做「無張力性中段尿道吊帶術」,在中段尿道放置人工網膜,透過人體自行纖維化的效果,讓網膜與尿道旁組織產生鑲嵌及固定的作用,讓骨盆底支撐力更加穩固,減少用力時漏尿機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