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個!手機鏡頭+APP 1分鐘揪出「心律不整」

APP操作相當簡單,只需要將手指頭按壓在手機鏡頭上,並等待一分鐘,就能完整分析結果,可達到與心電圖相當的篩檢和診斷的準確率。

心房顫動是國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中風、心臟衰竭或死亡,部分患者有頭暈、心悸和胸悶等症狀,但有另一部分患者「毫無症狀」,堪稱隱形殺手。為讓心房顫動篩檢更及時,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與知名光電技術廠利用手機鏡頭及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技術,開發「愛心鏡Rhythm Cam」APP,是臺灣首款利用PPG技術,獲衛福部許可的心房顫動篩檢APP,更是亞州第一、全球第三款通過醫療認證,供民眾篩檢心律不整,也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手機APP測心律 準確度高及早發現心房顫動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紀增長,心房顫動發生的比例預期將會攀升。根據統計,65歲以上族群的患病率為8至10%。心房顫動早期因為間歇性,時而發作、時而正常,因此即使到醫院接受例行12導程心電圖檢測仍有可能測不到,往往需長時間的連續心電圖監測,或植入心電圖紀錄器等才能確診。如此不論檢查成本、時間或技術複雜度均相當高,導致心房顫動的篩檢一直難以普及。

隨著穿戴裝置的蓬勃發展,目前市面上已有可偵測心律不整的攜帶裝置,如智慧手錶等,但仍需額外購買裝置進行量測。「愛心鏡Rhythm Cam」,可讓民眾居家自行檢測心律不整,及早發現及治療。新竹臺大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醫師表示,其敏感性與特異性高達95%,因此民眾不需擔心手機檢測的準確度。

手指放鏡頭上 只要一分鐘完整分析心律

心房顫動已確定能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等風險,若能提早發現即時使用藥物預防與治療,能夠下降64%中風、21%心臟衰竭和死亡的機率。然而心房顫動因為初期為陣發性,亦即間歇性發作,往往不易診斷,常因此延誤就醫而喪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因此目前國際專家們都建議自我篩檢,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然而傳統上心律不整需由心電圖測量與診斷,必須由醫師或技術人員執行,耗時又費力,無法有效進行大規模篩檢,雖然透過穿戴式裝置可快速且有效的篩檢出心房顫動,但各式各樣的裝置仍有其限制,例如智慧型穿戴裝置需額外購買,且常因外出或運動而不方便測量。愛心鏡Rhythm Cam直接利用手機上的鏡頭,結合特殊演算法,且操作簡單,只需要將手指頭按壓在手機鏡頭上,並等待一分鐘,就能完整分析結果,可達到與心電圖相當的篩檢和診斷的準確率。

除了老年人外,高血壓、長期高壓、睡眠障礙、飲酒、心臟疾病等也是心房顫動的潛在高風險族群。由於心房顫動為偶發,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罹患心房顫動。愛心鏡Rhythm Cam與雲端平台結合,目的是透過手機的普遍性,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且容易的量測心律,快速的檢視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只要輸入真實的基本資料,雲端平台可視情況聯繫患者至臺大體系各分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