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也不擔誤健康 醫籲:腸道瘜肉勿輕忽,定期檢查遠離大腸癌

定期篩檢很重要,腸胃瘜肉患者應遵醫囑定期就醫追蹤檢查  (圖中個案與新聞無關)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對「看病」「檢查」心理負擔很大,醫師提醒:『對於需定期回診拿藥,或有高危心血管、三高慢性病、肺結節、腸胃瘜肉的患者,仍應遵照醫囑定期就醫及追蹤檢查,不要因為「望疫卻步」造成健康危害,威脅生命安全。』

62歲王女士,無家族病史,不煙不酒、飲食清淡,平日也很注意健康,曾於五年前門診發現1顆2mm及1顆5mm的瘜肉,但未進行追蹤檢查,加上新冠疫情考量也遲未就醫。今年5月開始,王小姐下腹持續有鼓脹感,直到8月初安排健康檢查,結果在橫結腸發現異常腫塊,並已造成腸腔環狀狹窄,內視鏡無法插入狹窄後方,後經切片診斷為大腸癌,目前已安排治療中。

▲在橫結腸發現異常腫塊,經切片診斷為大腸癌

及早治療,存活率達九成

90%的大腸癌都是由小瘜肉癌化而來,要演變成大腸癌,一般需要10年左右;及早發現腺瘤型瘜肉並處理掉,即可降低76~90%大腸癌的發生,並且降低50%大腸癌死亡率。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腸胃肝膽科陳宏昇主任表示:『定期篩檢很重要,大腸癌透過大腸鏡檢查是可早發現、早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大腸癌若妥善治療,存活率達九成以上;民眾如果曾在檢查中發現瘜肉,一定要定期安排檢查,初期至少每1-2年追蹤1次,把握黃金就醫時機。』

定期篩檢,有做有保庇

大腸癌最常用的篩檢是糞便潛血檢查及後續的大腸鏡檢查,每1-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 18 %至 33 %的大腸癌死亡率。而預防大腸癌最有效的方式是「大腸鏡檢查搭配瘜肉切除」;檢查前需配合低渣飲食及服用瀉藥清腸,過程中如發現病灶或瘜肉,可做切片採樣或直接切除,檢查中即可達到疾病診斷、癌症預防及止血治療等效果。由於屬侵入性檢查,民眾也可自費選擇在麻醉下舒適完成,也就是所謂的無痛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搭配瘜肉切除,可降低76~90%大腸癌的發生率

飲食西化,年輕患者增加

由於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症狀出現而就醫時,往往已是中後期了。陳宏昇主任指出:『年齡超過50歲、有家族病史、吸煙、糖尿病及體重過重等,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西化飲食、外食、多坐少動的生活習慣,導致大腸癌的發生、死亡人數不僅快速增加,也逐漸年輕化。』

健康五要,遠離大腸癌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後,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1~2年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瘜肉症或家族大腸癌病史者,40歲後建議定期接受全大腸鏡檢查。除了定期接受檢查並切除瘜肉,大腸癌的發生和高脂低纖飲食、紅肉、抽菸及飲酒等有關。陳宏昇主任提醒,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大腸癌,包括:

1. 聰明吃:天天五蔬果,少油/少糖/少鹽/少紅肉

2. 健康動:每週5天/每次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

3. 身輕盈:維持標準體重

4. 避免煙酒

5. 定期篩檢

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如發現不明原因持續腹痛、腹脹、摸到有硬塊、解黑便或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或常有排便不乾淨的感覺,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健康不延誤。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