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眼睛霧茫茫 小心「新型乾眼症」找上你

亞東醫院角膜科蔡紫筠主任說明,根據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發現,乾眼症是一種多因素慢性疾病,只要淚膜不穩定,就可能引發乾眼症。

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國人平均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10小時,其中常見的前三名症狀為眼睛疲勞、乾澀與視力模糊。尤其近期因疫情,越來越多人開始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改為視訊上課,不管工作或休閒娛樂,都依賴3C產品,讓原本就使用過度的眼睛不適感飆升,不小心可能就成了新型乾眼症族群,而這類型的乾眼症,光是人工淚液補水是不夠的,關鍵在於黏蛋白。

在家防疫3C使用率飆升 研究證實將導致黏蛋白流失 

亞東醫院角膜科蔡紫筠主任說明,根據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發現,乾眼症是一種多因素慢性疾病,只要淚膜不穩定,就可能引發乾眼症。除了以往常見的缺水型、缺油型,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現在也新增一型為眼睛黏液層黏蛋白缺乏,導致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像近期疫情蔓延,民眾待在家是最安全的防疫措施,但對3C產品的使用率大幅提高,有可能成為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風險族群。

蔡紫筠主任進一步說明,淚膜共分為三層,由內而外分別為黏液層、水液層及油脂層,只要其中一層出問題,就可能引發乾眼症。黏蛋白是讓淚液停留於眼表的關鍵角色,負責保護和濕潤角膜,強化淚膜基底層之黏液層,並具有阻擋細菌、病毒進入眼睛的功能,可保護眼睛降低受感染的機率,是眼部健康的重要關鍵。若是眼表面杯狀細胞無法正常分泌黏蛋白,導致濕潤度不足,就會造成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根據日本針對近百位上班族所做的研究,統計受試者觀看螢幕5至7小時中,7小時黏蛋白濃度降低最明顯,顯示出長時間使用3C產品,會影響黏蛋白濃度。另外,確診為乾眼症的患者中,主訴症狀為眼睛疲勞者,檢查後發現黏蛋白明顯較低,因此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且感到眼睛疲勞的民眾,除了油脂分泌異常,也很可能是黏蛋白分泌不足所致。

診間許多長期接受傳統乾眼症藥物治療,卻無法改善乾眼症狀的患者,可能亦是屬於這種新型乾眼症。一名罹患乾眼症逾十年的六旬老婦,接受乾眼症治療超過兩年,症狀卻無法完全改善,需頻繁使用眼藥水以緩解乾澀不適。直到去年12月,醫師評估是屬於最新型「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老婦開始接受適當的眼藥水治療,精準治療對症下藥,透過強化淚膜基底的黏液層,短短兩個月內,乾眼症狀改善。現在病患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讓長久以來飽受乾眼症困擾的老婦喜出望外。

最新淚膜導向治療 精確對焦三層淚膜

2020 ADES乾眼症共識,推薦淚膜導向治療(tear film oriented therapy,TFOT),此治療策略提供乾眼症治療新思維,確認淚膜是哪一層受影響,再對症下藥精準治療。缺油型的患者,可使用含油的人工淚液,並搭配眼瞼清潔和局部熱敷等方式改善。若是缺水型的病患,可使用傳統人工淚液、淚點栓塞法,或新型的促淚液分泌眼藥水。若為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可使用新型促淚液分泌眼藥水。此治療策略控制眼表發炎症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使用類固醇,或目前有不同劑型環孢素眼用乳劑眼藥水可供治療選擇。

蔡紫筠主任呼籲,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公佈的護眼趨勢調查,台灣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隨著3C科技普及,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普遍會面臨的健康危機。尤其近期疫情嚴峻,居家辦公、視訊上課成了日常生活,接觸3C產品的時間大增,讓眼睛不適感飆升。建議民眾應定期至眼科診所或醫院進行視力檢查,若出現乾癢紅腫、夜間畏光無法開車,或吹到風就會流淚等乾眼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屬於哪一類型乾眼症,進而安排合適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 

1. 2020 ADES亞洲乾眼症學會乾眼症共識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23530/ 

2. Uchino Y et al., JAMA Ophthalmol 132:985, 2014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