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又瀉又止 心慌慌
一吃就想拉,拉又拉不出,想緩又緩不住,伴隨著長時間的腹疼,這些都是罹患腸躁症的徵兆。美國醫學研究學會報告指出,腸躁症的肇生原因很多,極大的部分為心理壓力伴隨著生理壓力產生。
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解釋,腸躁症全面地影響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而心理社會因素扮演了腸躁症狀緩解與否的重要調節角色。他指出,若患者持續感覺壓力過大,很可能加重症狀;反之,則能避免腸躁症每天找上門。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腸躁症通常在患者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初發,漸進且不明確地慢慢發展而成。主要疾病特徵為腹痛或腹部不適,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兼具有不同的特徵症狀,有些人以腹瀉為主,有些人以便秘為主,有些人則是時而腹瀉、時而便秘。
腸躁症患者常以「肚子在絞痛(或陣痛、刺痛)」、「肚子整個脹脹的」來描述其腹部不適的症狀,難以清楚指出其腹痛或腹部不適的位置,而這些症狀常隨著排便而獲得舒緩。
除了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還可能會有噁心、嘔吐、打嗝、肚子鳴響、排氣、食慾不振等症狀。這些症狀經常連帶重複發作,在一天內可能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感到疼痛。研究指出,平均每個月發作一次,每次約持續五天。
邱展賢也提到,各項相關生理檢查結果,並無明確的顯示體內各器官發生了何種改變或產生何種障礙,僅發現患者的腸道運動會突然急速扭曲捲動,連帶有分泌機能異常的現象。且腸道以外的身心症狀如:頭痛、腰痠背痛、失眠等,亦常見於腸躁症患者之生理狀況。其他功能性身心疾患,如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經前症候群等,也經常交互地發生於患者身上。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江漢光便直指,除了生理困擾之外,患者亦常有心理痛苦。如患者神經質傾向較一般人高。情緒狀態如:焦慮、憂鬱程度與主觀感受到生活壓力也較一般人來的頻繁。焦慮性疾患亦有高比例的腸道症狀,導致經常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在睡眠、飲食、性功能及無法出席工作或學業等方面幾乎都受到影響。
江漢光說明,以精神科角度,具有心理情緒問題的患者,因其感受焦慮與壓力的能力較一般人高,但負載量較一般人低,造成身理狀況受到心理因素的極大影響,原因便在於患者腦部所反應的特質。在治療上通常以血清素抗劑,緩解其腦部對焦慮、壓力訊息的傳導。十位病人當中,有六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患者也應時時謹惕自己要面對壓力來源,承認自己過度神經質的現象,對腸躁症狀緩解也有其助益。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20818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