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好苦惱! 九大原因醫師報你知

慢性腹痛或稱為反覆性腹痛,其定義為每月至少一次且腹痛持續二個月以上,並且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其中約有三分之一可找出潛在的問題。至於其他無器官構造功能異常、檢查均屬正常的則可歸類於功能性腹痛。

慢性腹痛或稱為反覆性腹痛,其定義為每月至少一次且腹痛持續二個月以上,並且影響日常生活作息(進食、睡眠、上學),其中約有三分之一可找出潛在的器質性問題,至於其他無器官構造功能異常、檢查均屬正常的則可歸類於功能性腹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一般科主任施相宏醫師指出,根據2015年一項統合分析研究,青少年出現功能性腹痛的盛行率可能達15~20%。
胃酸、乳糖不耐症 女性經痛需注意

施相宏醫師說明,青春期之後的慢性腹痛成因,約略與成人相近。常見的器質性病因有:
1胃酸相關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感染等。

2乳糖不耐受,食用乳製品後出現腹痛、脹氣、大量水瀉且有泡沫或酸臭味。
3腹壁肌肉性疼痛,特定的姿勢或是動作合併腹痛,檢查時可能有肌肉壓痛。
4泌尿道感染,可能合併發燒或是尿路症狀,通常為腰痛或下腹痛。
5青少女須注意是否為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處女膜閉鎖等問題。

6發炎性腸道疾病,特別是克隆氏症,患者常合併肛門周圍廔管、體重異常減輕或生長遲滯、慢性腹瀉或血便,必須提高警覺。
消化不良、大腸激躁症 腹型偏頭痛

適當排除器質性病因,且初步檢驗檢查均屬正常,則可能是功能性腹痛。青少年的功能性胃腸道疾患,其臨床分類可參考發表於2016年的第四版羅馬準則 9(Rome IV Criteria)。施相宏醫師指出,其中功能性腹痛定義為持續二個月以上的慢性腹痛,進一步可分成:

1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須排除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的潰瘍、發炎與幽門桿菌感染,給予制酸藥物同樣會改善臨床症狀。

2大腸激躁症:定義為一個月至少腹痛四天以上,並合併有以下三樣特徵至少一種,疼痛跟解便相關(常見為解便後疼痛改善)、排便頻率改變、排便性狀改變,合併便秘表現時慢性腹痛不因便秘解除而緩解。

3腹型偏頭痛:定義為發作六個月以上的陣發性腹痛,必須符合下列所有特徵且至少發病兩次,間歇性發生急性劇烈腹痛並持續一小時以上、間隔數週至數個月發作一次、疼痛無法忍受且影響日常活動、個別病人定型的發作型態與症狀、合併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畏光、蒼白等典型症狀兩種以上、且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
腹痛也可能是身心引起 照會身心科
施相宏醫師表示,由於腹痛也是身心症常見表現的身體症狀之一,因此,醫師與家長老師們仍應注意身心症共病的鑑別診斷,特別是詐病及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如果患者出現反覆與身體檢查不一致的腹痛或其他身體症狀、且長期逃避上學,除了安排相關檢查之外,可能還要照會兒童身心科醫師、社工師,進行適當的關懷與後續轉介治療。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