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腸癌病友協會

▋專區簡介

協會宗旨:

  1.  提供衛教資訊—提供正確的腸癌衛教知識,瞭解腸癌病友需要,加強病友與家屬對腸癌的認知。
  2. 提供諮詢服務—聯合各大醫院專業醫療團隊,來服務腸癌患者與家屬,並設置醫療諮詢專線電話,讓腸癌病友們不再孤立無助。
  3. 交流互動平台—組織一個讓諮詢團隊、腸癌病友與家屬們能相互溝通的園地,讓彼此相互交流、分享經驗也共享資源。

期望透過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所提供的服務,讓所有大腸直腸癌病友能獲得更多的資訊與幫助,讓所有腸友及家屬不再孤軍奮戰;台灣腸癌病友協會將「關心腸久事」帶到全台灣的各個角落。

▋大腸癌相關新聞

  • 睪固酮令大腸癌惡化速度更快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過去有癌症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罹患大腸癌、胰臟癌、胃癌等癌症。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因為雌激素等女性荷爾蒙對女性身體產生保護效果,因而可以預防腫瘤生成。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以大腸癌來說,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現象,可能因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會促...
    健康書訊 2014-12-12 
  • 三餐老是在外,粉領族罹直腸癌
    蘋果日報 蔡明樺╱台北報導 一名三十七歲女子長期外食,且嗜吃炸雞排、麻辣鍋等,三年前出現血便症狀,她誤以為是痔瘡發作,拖到上月才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二期,因腫瘤位置靠近肛門,就醫採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不僅保留肛門,性功能和生育功能也未受影響。 台大醫院三年前引進達文...
    健康書訊 2014-12-12 
  • 達文西動手術 台大醫院破千例
    中國時報 林宜慧/台北報導 三餐外食族小心了!年紀輕輕仍可能患大腸癌。38歲的上班族賈小姐當「老外」10多年,3年前就發現有血便,卻自以為是陳年老毛病痔瘡而忽略,直到今年發覺排便形狀變細、成膿狀,才進一步檢查,上個月確診為第二期大腸癌,腫瘤達5公分大,經機器手臂切除手術後,目前住院恢復中;...
    健康書訊 2014-12-12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標靶+化療活更久更好
    中國時報 林宜慧/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健康第一大殺手,多年來蟬聯癌症首位,因早期腹瀉、便秘、血便、腹脹、腹痛等症狀難發現,常被誤認為其他病症而延誤就醫,新診斷的患者中,每5人就有1人已轉移。 台大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約翰表示,早期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有7至8成,晚期...
    健康書訊 2014-12-11 
  • 男童貧血 大腸瘜肉搞鬼
    自由時報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 新北市一名12歲張姓男童,5年前開始有貧血的情況,經常臉色蒼白、容易頭暈,就醫後竟發現,男童的大腸內有一個直徑達3公分的瘜肉,排便時容易磨擦出血,長期下來便導致男童患有貧血惡疾。 男童5年來深受貧血困擾,不僅皮膚、手掌、眼瞼的顏色較蒼白,容易頭暈、...
    健康書訊 2014-12-10 
  • 百歲人瑞罹大腸癌 微創手術成功切除
    自由時報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 苗栗市百歲人瑞莊老太太,因腹痛及血便到苗栗市大千醫院求診,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認為乙狀結腸有腫瘤併出血及阻塞,外科主任馮啟彥以微創手術替她切除腫瘤,術後復原狀況良好,昨天歡喜出院,院方獻花及準備蛋糕祝賀,老太太頻頻說「真感謝!」 莊老太太的病理報告顯示...
    健康書訊 2014-12-05 
  • 腸癌病友冬季進補 兩隻腳代替四隻腳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馨儀報導 天氣轉涼,進入進補的季節,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等百百種,大腸直腸癌病友到底可以吃還是不可以吃?營養師教你如何補的健康又暖和!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健康敵人,已經連續六年位居十大癌症榜首,但若能及早診斷、治療,早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可達七到八成以上;...
    健康書訊 2014-12-03 
  • 年過50要注意 罹患大腸癌比例增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近來黑心油問題嚴重,國人大腸癌大幅比率上升。北醫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主任表示,大腸癌誘發因子除飲食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年紀有關係;由於過了50歲,大腸腸道黏膜容易變成瘜肉而產生病變,恐將導致癌症的產生。 大腸癌一般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患者,因其大腸腸道...
    健康書訊 2014-12-0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