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飲食-邱錦伶健康擇食 由吃開始的新生活運動
【撰文/謝孟璇 攝影/張裕民 食譜提供/推守文化】

「養生必先慢食;活得快樂,必要慢活。」邱錦伶分享擇食的具體執行方法,策劃一道道簡單美味的擇食食譜,幫助有意願瘦身養生的人,走入廚房洗手作羹湯。

多年鑽研養生之道的邱錦伶,日前於《擇食,吃到自然瘦》一書中分享「吃對食物就能瘦身」的祕訣,並且提倡「在對的時間吃對的東西!」的觀念,顛覆以往要瘦身必先挨餓的說法,引起廣大迴響;出版後,陸續接獲讀者反應,希望進一步學習符合擇食原則的廚房料理,於是邱錦伶索性將自己簡易又美味的私房作法,再次譜成《擇食貳》一書,供有心擇食的初學者嘗試。

不過,邱錦伶在訪談時透露,這幾年來潛心鑽研養生之道,其實與自己原生家庭的飲食習慣頗有淵源。「我之所以想推廣擇食養生,多少也是出於自私的理由。」原來,小時得過急性肝炎的她,身子一向虛弱,心臟無力、活動力低,所以父母始終掛念她的健康;連三十二歲剛離家獨立生活時,父母仍會每天輪流到她的住處與她共用早餐。為了讓父母放心,她開始學著做菜,父母的關愛與堅持,亦間接影響她的養生觀念。

養生第一步 早餐晚餐吃得對
「一定要好好吃早餐。」發展擇食至今,她仍不厭其煩地向大眾強調,「因為人體一天至少七○% 的能量由早餐攝取而來。」反觀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往往在身體最需要營養的時刻,用一杯簡單的咖啡或牛奶就打發掉了,長期下來身體所需的營養不足,或攝取不均,就如同一輛沒有定時保養的車子,效能勢必不穩定。

邱錦伶鼓勵大家從現在起改變生活型態,重新重視早餐,「早餐要有水果、肉與澱粉。」選擇水果而非蔬菜的原因是:水果不只能取代蔬菜纖維,其中的酵素還能幫助食物分解與吸收;而早餐最好再搭配上雞湯,如此一來踏上了擇食養生的第一步。
忙碌的現代人除了應改善早餐外,還得注意晚餐的吃法。許多人經常外食、應酬,在晚餐時無肉不歡,非但攝取過量的食物且太晚吃。邱錦伶提醒,人體內臟細胞在傍晚時已準備休息,肥胖細胞與癌細胞相對較活躍,若此時吃得過多、或攝取寒性食物,易造成身體水腫,添增危害健康的因子,「因此最好在晚上七點半前吃完晚餐。」若是超過七點半,進食以澱粉攝取為主,減少吃肉類與蛋白質,以免製造過多的身體負擔。

適時放手  健康不能等
邱錦伶自諮商的學員中,觀察到許多熟齡朋友經常抱持的迷思,最常見的便是自認「我要照顧的人太多了,所以沒時間照顧自己!」事業有成的中世代,可能下班後還要應酬,回家後要照顧小孩,或者熬夜繼續忙碌。

對邱錦伶而言,這些都不是犧牲健康的好理由,「很多事情都能等,唯獨身體健康不能等!」更何況,若沒有照顧好自己,讓身體順應自然休養生息,又怎麼會有力氣去照顧他人呢?尤其是為孩子忙碌的職業父母,邱錦伶沉吟:「有沒有可能父母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便以身作則,親手準備簡易的料理,當孩子逐漸長大時,父母適時地放手,換孩子自己動手,為自己的飲食與健康負責?」……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3年10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