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與視網膜鬧分手?
隨著年齡老化,眼睛的玻璃體與視網膜會逐漸分離,導致玻璃體視網膜介面異常,65歲以上,或是高度近視者,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也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一部分,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遍佈錐狀感光細胞,主要功能在於負責精準「抓住」所要看到的影像,是視力最敏感、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包括閱讀、寫字、辨識、開車、精密儀器操作等需要精細視力的動作,都需要靠黃斑部來掌管。隨著年齡老化,黃斑部功能也會退化,其中包括「玻璃體視網膜介面異常」。
 
如果把眼球比喻成一個雞蛋,蛋殼是眼球壁,蛋殼內上面薄薄一層白色的膜,就是視網膜,視網膜的中心為黃斑部;在蛋殼薄膜內的蛋清即為玻璃體,玻璃體是由水和膠原蛋白所構成的膠狀物體,年輕的時候是均勻且透明的,並佈滿整個眼球,和視網膜緊緊相連,但是當年紀變大時,玻璃體會逐漸退化,漸漸地與視網膜產生分離。
 
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陳世真表示:「70歲以上的老人有七成的人有玻璃體退化,大部份人的人在退化的過程中,非常平順,也就是玻璃體與視網膜完全分開清楚,沒有拉扯或沾黏,但有少部分的人玻璃體與視網膜在分開的過程當中,有區域黏得太緊,產生局部拉扯、沾黏,而出現玻璃體視網膜介面異常。」
 
「玻璃體視網膜介面異常」主要常見併發症有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以及黃斑裂孔。陳世真醫師指出,在玻璃體與視網膜拉扯過程中,如果拉扯的區域是在視網膜的周邊,會造成視網膜破洞、視網膜剝離,若是發生在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就是黃斑部牽引症與黃斑部裂孔。「黃斑部是視力最敏銳的地區,早期症狀可能是看東西時線條扭曲、不平整,如果拉扯狀況持續,造成黃斑裂孔,就會視力減退,嚴重時只能看到周邊視力,中心視力卻模糊,視力只剩下0.1。」
 
早期發現,可及早診斷
要診斷這類玻璃體視網膜介面異常等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眼部光學電腦斷層掃描(OCT),瞭解玻璃體與視網膜之間的關係,「早期檢查技術還不發達,只能依靠眼底檢查,但玻璃體在眼底檢查是不容易被看見,所以就算有黃斑部牽引,或是很小的黃斑部裂孔也很難檢查出來,現在用眼部電腦斷層掃描,能針對視網膜的各個面向做解析,了解玻璃體與黃斑部之間是否有任何異常,包括彼此拉扯到什麼程度,拉扯的範圍是多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治療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或是黃斑裂孔,可用手術的方式切除玻璃體,把拉扯的組織清除乾淨,以改善視力,一般來說,醫師會先針對視力狀況評估手術的必要性,「如果視力還可以,扭曲不那麼厲害,可以再觀察看看,也許有些病人可以自動分開來,若視力已經影響厲害,或是已經發生黃斑部裂孔,就一定要手術。」唯黃斑部裂孔手術因為必須在眼內注入氣體,以促進裂孔閉合,所以手術後必須保持趴睡姿勢一至兩週,復原時間需要較長。
 
藥物亦可用作早期治療
目前對於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以及黃斑裂孔,最新的治療趨勢是針對部分病患以藥物的方式做初期的治療,陳世真醫師認為:「如果是在黃斑部牽引階段,尚未惡化到黃斑裂孔,也沒有許多組織增生時,可以先用藥物,透過針劑的方式將類似酵素的成分打入,化去玻璃體的纖維,促進牽引的區域放鬆,讓視網膜黃斑部不再被拉扯,避免黃斑裂孔發生。」只是藥物治療並非適用每一個病患,必須經由醫師評估之後,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黃斑部疾病是老化的眼疾,很難事先預防,但陳世真醫師提醒,65歲以上、或是高度近視患者是高危險群,除了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之外,平日也可透過自己「交替遮眼」的方式,瞭解視力是否出現異常,或是使用「阿姆勒斯方格表」檢測視力,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右單眼交替注意格線,如果視線模糊、扭曲、變形,甚至中央有黑影,就應盡速尋求醫師的協助。
 


醫流角色
陳世真醫師
現任: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副教授
國防醫學大學兼任臨床副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公衛所博士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