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前哨站!預防新型流感,從生活習慣做起~

     H1N1新流感的疫情持續在國內出現,引起許多家長的擔心,為了保護孩子與家人,我們應該從居家生活中,開始著手預防的工作。新流感病毒主要是藉由飛沫傳播(如染病者咳嗽或打噴嚏),另由於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環境表面2到8小時,因此也可藉由手接觸到受飛沫污染的物品表面再接觸口鼻等途徑而感染。因此基本的防疫措施包括:
1.手部衛生
     保持經常洗手的習慣,洗手時用肥皂和水清洗整個手部至少20秒,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也有效果。另應儘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2.咳嗽禮節
♦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
♦ 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
♦ 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孩子去上學,該如何預防被感染新流感?
  由於學校是孩子會頻繁與其他孩子交流的地方,也因此流感很容易在學校這類的場所擴散開來,我們除了教導孩子基本的預防禮儀外,學校部份的衛生安全落實也很重要,對於這種新型流感的預防,學校有幾個方面留意:
1. 落實衛生教育
‧   衛教宣導對象除學生外,更應包含家長及教職員工等。宣導主軸應包含: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生病學生在家中休息等。
‧   供應足夠肥皂、紙巾等清潔用品,及充足的洗手時間。
‧   康復後返校上課之學生,也應持續加強其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   如新流感疫苗接種計畫開始,鼓勵高風險族群之學生及教職員工施打新型流感疫苗。高風險族群包含懷孕、氣喘、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或 神經肌肉系統等慢性疾病患者。

2. 主動關心學生健康狀況
‧   流感病患在症狀緩解後24小時內,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旁人,因此老師應主動關心學生健康情形,避免其他學生感染。應主動詢問學生24小時內有無類流感症狀。

3. 區隔生病學生及教職員工
‧   學生或教職員工如在校期間出現類流感症狀,須戴上口罩,並應予安置於單獨空間,直到返回家中。

4. 定期環境清潔
‧   平時應定期清潔學生經常接觸之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公共區域的電話筒。

5. 早期治療高風險之學生及教職員工
‧   如發現高風險族群有類流感症狀時,應鼓勵並協助其儘速就醫。

6. 加強通報作業
‧   如發現突發群聚疫情,學校應依規定通知當地教育主管機關,必要時會同當地衛生機關處理。

究竟什麼時候該帶口罩呢?
     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應戴口罩,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時也應戴口罩,一般民眾平時不需戴口罩,只有在必須進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之場所時,可以選擇佩戴平面口罩或棉布口罩。

     咳嗽、打噴嚏所噴出的飛沫中,6微米以上的粒子佔了約8~9成,而棉布口罩對於6微米以上微粒及飛沫已具有80%以上的阻隔效果。棉布口罩呼吸阻抗較小且透氣性較佳,適合各年齡層使用,而且清洗後可重複使用。因此建議家長可以為您的孩子選購準備2、3個棉布口罩,每天替換佩戴。

     醫療用的口罩(N95及外科口罩)的防護效果,必須透過正確佩戴及完整密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其所造成的呼吸阻抗也較高。若是因為未能正確且合適的佩戴或因為呼吸阻抗及不舒適感,頻頻用手調整、移動及觸摸,反而更容易成為造成感染的風險。

家中若有孕婦或嬰幼兒,需要特別留意哪些細節?
婦女懷孕因免疫狀態改變,如感染新流感,較易併發重症。懷孕者感染後之住院率為一般族群的四倍,因此孕婦需要特別注意相關防護。

♦ 特別注意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 避免與有流感症狀者接觸。
♦ 新型流感疫情高峰期間,應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
♦ 建議任何孕期之懷孕婦女,可經醫師評估後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
♦ 如發生疑似症狀,須儘速就醫。
♦ 如經醫師診斷為流感,孕婦一樣可使用克流感及瑞樂沙藥物;如果發生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顏色改變、胸痛、意識改變或低血壓等嚴重不適症狀,須儘速再次就醫。成人與大小孩返家抱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

什麼時候需要自主管理或自主隔離?
     若出現發燒、咳嗽、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就醫;流感患者應在家中休息至症狀緩解後滿24小時,此段期間,應與同住家人及朋友等密切接觸者有適當區隔,避免傳染他人。若與確定病例有親密接觸者請自主健康管理(早晚量測體溫)7日,若有疑似類流感症狀,請儘速就醫。

 
      資料來源:巧連智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