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症frailty

衰弱不僅被視為是失能傾向(predisability)的狀態,也是老年症候群惡性循環的開始。

#衰弱症frailty和老化不一樣

此篇文章要介紹一種銀髮族要注意的臨床狀況:衰弱症frailty。「衰弱」聽起來很抽象,即使聽到醫師提出此病症,卻還是不了解其中的含意。目前大多認為衰弱症(frailty)是一個臨床表徵,代表病人處於一個失衡的健康狀態,如果遭受外界壓力,就難以維持身體的恆定,進而導致後續的失能。老人衰弱症(或孱弱症、虛弱症、耗弱症)是老年症候群的一環,由於常伴隨著整體功能及多重器官的衰退,衰弱不僅被視為是失能傾向(predisability)的狀態,也是老年症候群惡性循環的開始。

上了年紀,身體功能多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一般自然正常的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生活能力,但當生理功能逐漸喪失且可能因小感冒而頻繁進出醫院,就要小心「老年衰弱症」上身。老化和衰弱症並不同,老化是漸進式的過程,衰弱症則是多重原因造成,生理能力下降超乎該有的年齡,更被視為老人失能的前兆。許多國內外文獻都指出,處在衰弱狀態的老人,日常活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退化較快、容易跌倒、住院率和死亡率也較高。台灣的統計資料則顯示,患有衰弱症的國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心血管疾病、肺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和癌症。

老化就一定會造成衰弱嗎?其實衰弱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不是每個老人都一定會罹患衰弱症,被診斷衰弱症的病人也都仍有功能回復的機會。目前雖然病生理機轉還不明確,不過大多認為是身體、心理、社會的多重因素共同造成衰弱症,老化和疾病因素雖然會造成衰弱症,不過其他因素例如營養的失調、活動度不足,甚至情緒和社交因素等都有影響。

#早期篩檢衰弱症

Fried學者提出衰弱症的主要5項臨床指標(Fried frailty phenotype),

也就是心血管健康研究指數(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Index, CHS index),以此為依據來定義衰弱症。這些臨床指標包含了非刻意的體重減輕、自述疲憊感、肌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以及低身體活動量:

1、體重:過去一年減輕>5%

2、疲憊感:一周三天以上做任何事提不起勁

3、肌力下降:慣用手握力男生<28公斤、女生<18公斤

4、體能活動度降低

5、行走速度變慢

若以上5項指標之中,符合0項為健康(robust),符合1~2項者歸為衰弱前期(pre-frailty),而符合3項以上就認定為衰弱症(frailty)。

#罹患衰弱症的高危險群

家中65歲以上的長輩要多加注意,尤其女性因少了荷爾蒙的保護,比男性更易有衰弱問題。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風險也很高,因為長期腎臟功能退化及多種合併症,會加速衰弱的發生。衛福部資料顯示,憂鬱、抽菸、喝酒、久坐、多重慢性病患等族群,要積極戒掉不良生活習慣,及早介入,預防高齡衰弱症。

#衰弱症的治療方式

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來討論:
1.針對潛在可治療的病因來介入:包括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癌症、感染、失智症、憂鬱症、疼痛、營養不良等,加強現有疾病的控制之外,也簡化不必要的用藥。
2.定期疫苗注射,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可能的併發症。
3.充足的營養攝取:飲食中必須確保足夠的熱量以及六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尤其要注重高品質蛋白質、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
4.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改善身體的功能也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運動:
(1) 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並強化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控制。
(2) 阻力運動:例如重量訓練或彈力帶運動,可以改善肌耐力,增加關節穩定度,預防肌肉萎縮、增加骨質密度、使步態穩定,減少跌倒的發生率。
(3) 柔軟度運動:例如拉筋運動,加強肌肉伸展和維持關節活動度,改善肌肉疼痛。
(4) 其他:例如太極拳可以增加平衡感,減少跌倒。
(5).改善情緒,維持正向的心理狀態,若有疑似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應盡早就診給予適當治療。
(6).加強社會的支持,親友的陪伴。

文章來源:痞客邦 - 楊聰財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