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傷口怎麼顧?不能拖,查病因!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鄭乃禎醫師指出,在慢性傷口中的發炎反應會比較嚴重,蛋白質的分解酵素比較多,傷口上的細胞分裂比較慢、生長因子比較少,導致傷口一直沒辦法完全癒合,帶給患者很大的困擾。

「傷口是觀察身體的一扇窗,能夠反應身體的狀況。」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鄭乃禎醫師指出,「出現慢性傷口時,通常代表身體有些潛在的疾病。」

所謂慢性傷口,是指有些傷口該癒合了卻沒有癒合,一般文獻上會定義大概6週甚至3個月,該癒合卻沒有癒合的傷口。鄭乃禎醫師指出,在慢性傷口中的發炎反應會比較嚴重,蛋白質的分解酵素比較多,傷口上的細胞分裂比較慢、生長因子比較少,導致傷口一直沒辦法完全癒合,帶給患者很大的困擾。

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傷口大概有四種,鄭乃禎醫師說,第一種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癒合有問題,且伴隨血管阻塞和容易感染的狀況,所以糖尿病足部潰瘍是相當常見的慢性傷口。

第二種是周邊動脈阻塞,這些病人的下肢動脈有阻塞的狀況,造成末端的血液供應不良,而形成缺血性潰瘍傷口。

第三種是靜脈阻塞,靜脈血液回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靜脈血液鬱積,嚴重會造成靜脈潰瘍。

第四種是壓瘡,臥床、坐輪椅的患者,可能長時間壓迫身體某個部位,形成壓瘡、褥瘡,也是常見的慢性傷口。

慢性傷口不能拖!

一旦產生慢性傷口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認為「只是一個傷口而已」,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看看是不是有些需要矯正的地方。鄭乃禎醫師強調,因為慢性傷口不只是傷口本身的問題,必須找出根本的原因,例如糖尿病、周邊動脈阻塞、靜脈阻塞、或壓瘡,並進行矯正,若有感染的狀況,也要用適當的藥物控制感染,多管齊下才能夠治癒慢性傷口。

如果放任慢性傷口不處理,可能會遭到感染,鄭乃禎醫師說,壞死的軟組織容易感染,且進展為菌血症、敗血症。當局部的細菌經由血液循環散布到全身,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危及性命,致死率很高。為了保住性命往往需要做大範圍的清創,甚至做截肢手術,以去除感染源,對病人的影響非常大。

處理慢性傷口時,醫師會先評估是否需要清創,移除壞死的組織。手術在慢性傷口治療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鄭乃禎醫師說,慢性傷口上若有壞死的組織,會變成細菌的溫床,運用外科手術清創,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重要關鍵。甚至在傷口比較乾淨之後,可能還需要做重建手術,譬如植皮、皮瓣的手術,把傷口關起來,病患的生活品質會明顯的提高。

清創完成後,每天都要仔細換藥,並使用合適的敷料覆蓋傷口,維持濕潤的環境,能夠幫助傷口癒合。若有感染跡象,便需要適時使用藥物控制感染。

因為需長期換藥、黏貼敷料,所以要盡量降低膠帶造成的黏性傷害,預防皮膚破損。「反覆撕膠帶,除了疼痛不適,膠帶造成的撕脫傷常讓慢性傷口病人非常困擾,」鄭乃禎醫師說,「可以考慮使用低黏貼性膠帶,避免對皮膚、組織造成破壞。在包紮傷口時,也能把紗布圍成一圈,將膠帶直接貼在紗布上,或者用網套、紗繃來固定,避免膠帶接觸皮膚。」

善用人工敷料,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有很多人工皮、人工敷料可以選擇,鄭乃禎醫師說,傳統的換藥方式大多是擦優碘、蓋紗布,很多患者都誤以為傷口要乾掉才會好,其實,人體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讓傷口乾掉其實並不恰當。將傷口維持一定的濕潤,可以促進細胞增生、傷口癒合。使用人工皮、人工敷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維持傷口的濕度,若傷口滲液較多,也能夠將多餘的滲液帶走。

現在的人工皮非常進步、多樣化,鄭乃禎醫師說,選擇敷料時往往牽涉到很多臨床的判斷,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

使用人工皮、人工敷料,能將傷口維持在濕潤的狀態,避免傷口直接緊黏著敷料,在撕除的時候較不會疼痛。善加運用這些比較先進的人工皮、人工敷料,對傷口、患者都有正向的幫助,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從根本著手,預防慢性傷口復發

慢性傷口的病患常常有多種慢性疾病,一旦有傷口以後,癒合的皮膚品質與正常的皮膚有點差距,很容易破裂產生新傷口。鄭乃禎醫師叮嚀,不要讓慢性傷口再復發的關鍵就是經常去觀察這些部位,是否有變紅、變腫等狀況,並及早積極處理。

有壓瘡的患者,務必定期幫他翻身,或使用氣墊或其他減壓裝置,避免持續壓迫。鄭乃禎醫師說,糖尿病足的患者,要好好控制血糖,並穿襪子、穿較軟的鞋子,也要經常檢查腳是否有小傷口,預防慢性傷口再度發生。

除了定期回診追蹤之外,我們會提供完整的衛教,教導患者在家處理傷口。鄭乃禎醫師說,另外也會結合各科醫療專業,幫忙控制各種慢性病,促進傷口早日癒合。

針對慢性傷口,有越來越多新的治療被開發出來。鄭乃禎醫師說,例如負壓治療是在傷口比較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放海綿狀的敷料,同時外面封起來抽負壓,看似簡單的概念可以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生長,負壓治療已幫助許多病患,也獲得國際上許多醫療機構的認可。另外也有人嘗試電刺激、震波治療、細胞治療等,希望能夠幫助慢性傷口癒合。

貼心小提醒

「千萬別輕忽慢性傷口!」鄭乃禎醫師叮嚀,「患者一定要盡快就醫,及早介入治療。」除了完整清創、仔細換藥,我們還必須處理潛在疾病,同時給予完整的教育,讓患者回家之後有能力好好照顧、處理慢性傷口,才能夠全面性幫助病人的慢性傷口早日癒合!

資料來源:https://www.careonline.com.tw/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