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4/17) OPEC與非OPEC國家於杜哈舉行凍產會議,最終並無達成任何協議,與之前傳聞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達成凍產共識不符,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展望油價後市,投信法人認為,油價短線震盪恐難避免,不過在全球景氣溫和復甦態勢下,明(2017)年原油的供需可望達到平衡,價格有望來到每桶60至65美元,因此認為,目前是開始為中長線布局的良機。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本次凍產會議協議破局的主因是伊朗未參與會議。由於伊朗獲解除制裁後,致力復產搶奪國際原油市占率,但沙烏地阿拉伯表示,除非包括伊朗在內的所有OPEC成員國加入,否則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海灣國家將不願同意任何減產協議,導致談判難達成共識。
不過,OPEC將於6/2召開每半年一度的產能會議,屆時仍可能有機會宣告減產。元大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表示,有鑑於6月份還有可能宣布減產,且目前仍處於原油淡季期間,因此原油價格在短線上波動較大,是以,雖可留意逢低承接的機會,惟短線震盪風險也不能忽視。
在價格走勢上,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認為,年初以來,油價跌破每桶30美元價位後均能迅速站回,顯示每桶30美元附近可能是相對底部,加上目前市場預估2016年全年原油均價約每桶40美元,因此,建議短線操作上,油價每桶35元附近均是買進資源基金的好價格。
只是楊博翔也提醒,目前能源業股價本益比接近10年來的低點,已有長線投資價值。但接下來油價每1美元的漲跌,都代表著3~4%的變動幅度,因此布局資源基金不宜單筆買入,否則恐因大幅波動下,導致被迫停損於最低點,建議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
展望後市,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從供需基本面來看,油價低檔已使
美國能源業者持續縮減資本支出,上周每日產量已下滑至897.7萬桶,為近年來首度低於900萬桶大關。且原油鑽井數量下降至354座,亦是2014年10月以來新低,顯示供給已持續改善。而需求部分,他認為,在全球景氣溫和復甦趨勢下,有機會在2017年逐步達到供需平衡,價格則來到每桶60至65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