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台北報導】 |
七十一歲的老太太診斷發現二期乳癌,且罹患的是三陰性乳癌,只能使用化學治療。但老太太十分懼怕化療帶來的噁心、不適、掉髮等副作用,不願接受治療,拖到三年後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王惠暢求助時,已是乳癌三期肺轉移,嚴重到無法行動,家屬以輪椅推來就醫。 年長患者由於心肺功能老化,往往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加上打針帶來生理、心理雙重壓力,可能導致患者產生逃避心態,延誤就醫黃金期。王惠暢主任解釋,其實新一代化療用藥已有大幅改善,打破患者對化療刻板印象,治療同時也可兼顧生活品質。 以這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為例,由於她對打針及掉髮相當畏懼,因此王惠暢主任建議她使用口服化療藥物,原料來自天然長春花生物鹼類藥物,毒性較小,不會有掉髮副作用,使用四個月後,患者腫瘤持續縮小中,甚至可自行走動,不必家屬看護。 早期發現的乳癌當然是以完全治癒為目標,若是復發或轉移的患者,不如以緩解性的醫療來延長存活期,尤其當患者的體力已因第一次治療而下降時,對於強效藥物無法負荷,「與其想要打贏癌細胞,不如打和、打持久。」王惠暢主任說,現在國內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達85%,由此可見癌症不再是絕症,只要配合適當治療,乳癌病友也可擁有與一般健康人無異的生活。 |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