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Lancet醫學期刊報導,透過自我檢測方式來測量抗凝血劑強度(PT, INR),跟傳統上醫院抽血檢查相比,在無增加出血機會的情形下,減少了50%的血管栓塞(中風,心肌梗塞,血管阻塞)機會。在小於55歲的年輕病患含置換機械瓣膜病患,減低的栓塞機會尤其顯著。

我的想法是:服用抗凝血劑後的INR本來就像海浪一樣每天起起伏伏,因為傳統檢查比較不方便,大家怕出血,所以潛意識讓藥物少了些或是INR控制比較低,所以會出現比較多的『栓塞』。有了POCT的監測,抗凝劑後INR的波動可以減小,所以可以把INR範圍控制的更精確,『出血』和『栓塞』都減少了。

自我監測的方法,可透過POCT的小機器來測量。POCT全名是point-of-care testing,也就是『在照顧現場就可以做得的檢驗測量』,比如大家熟知的血糖機,驗尿,驗孕都是POCT。

台大醫院現在在建制的POCT檢驗櫃台,快要啓用了。在過去的一年,我們自己的門診做了一些先期測試,效果很好。簡單的說,病患來門診,立刻可以檢查當天的抗凝劑強度,然後當場調整劑量(多一點或少一點)或其他飲食建議(喝酒?多吃一點青菜或少吃一點維他命補品)。病患和醫生都很滿意。


參考資料:心臟瓣膜知識網
                http://heartvalve001.blogspot.tw/2011/12/50.html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