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貝愛哭哭! Baby的溝通語言(下)

正確安撫程序:生理&心理兼顧
面對這些焦慮感比較重的孩子,哭泣的頻率相對較高。不過黃醫師說,安撫寶寶的情緒也有通則。
 
當然,首先無論年齡大小的寶寶,其生理的需求(如:餓了喝奶、髒了換尿布、冷熱觸覺等)必須先由父母給予基本的照護來安頓寶寶身心外,包括寶寶是否有常態性的腹脹、便秘等生理問題,也應先被妥善照料。
 
排除以上的生理需求後,若寶寶仍持續哭泣不斷,那就需要進一步來關心寶寶心理方面的層次了。黃國洋醫師建議,盡量不要在寶寶一哭的時候,就馬上把奶嘴塞到寶寶嘴裡,有些情形,也可能只是寶寶需要主要照顧者「抱抱」、「拍拍」、「秀秀」等安撫,就可馬上滿足寶寶心理需求的。
 
黃醫師提醒,抱寶寶時,爸媽最好也能和寶寶面對面交流情感,用關心孩子的語氣和眼神,陪孩子盡量說話最好。問題並不在於說話的內容,而是在於照顧者的關懷語調與聲音情感,這樣就能起到安撫寶寶的最佳作用。
 
有時只需要主要照顧者的即時出現,並給予孩子以輕輕搖晃、抱著走幾圈等方法,也就能給予寶寶全世界最溫暖的安慰囉!
 
常見錯誤的安撫方式
1.塞奶嘴,叫寶寶停止哭聲
大部分母親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慢慢就可以去分辨孩子哭泣,背後所代表的訊息含意。而面對容易哭泣的孩子,爸媽的心態也不應只是為了止住孩子的哭聲,而搪塞孩子一個奶嘴或玩具就好。若將寶寶的哭泣反應,視為孩子在與你溝通的一種表達方式,那麼平時也就會多加留心孩子的個別氣質與需求。
 
不過,也有許多祖父母或爺爺奶奶,會較容易將孩子的哭泣,視為自責照顧不周或照顧失敗的原因。黃醫師則提醒,照顧者並不需要這樣子想,用較正確的心態來想,哭泣就是代表孩子在向我表達,至於到底寶寶在表達什麼?需要什麼?我們則要盡量仔細觀察並學習幫寶寶猜一猜。
 
而重點也不是猜得對不對,而是你有幫寶寶在猜,也有在安撫寶寶,這些才是寶寶最需要的回應。
 
2.塞甜食,叫寶寶停止哭泣
常見寶寶哭泣的時候,爸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立刻塞甜甜的東西(像甜甜的乳酸菌糖果等)馬上餵寶寶吃,這樣也並非理想的安撫方式。黃醫師並且指出,生理上的原因都還沒幫寶寶探查,就立刻給予制止寶寶哭泣的錯誤模式,即便給予各種安撫,也可能造成寶寶仍持續哭泣喔!
 
即使假哭,仍應給予適度關愛
黃國洋醫師表示,當寶寶的語言能力漸漸發展穩定後,寶寶透過哭泣來表達需求的情況也會相對減弱。因此在寶寶還不會用言語表達前,爸媽絕對有必要用耐心和關心來陪伴孩子長大。
 
即使寶寶透過假哭,來表達需求,也是一種需求,家長有時候也可以配合寶寶演一段,並不是就一定要板起臉孔來戳破真相,有些人認為當孩子用哭鬧來尋求慰藉,就不要抱他,讓他繼續哭到累了為止,黃醫師則非常反對這樣的處理方式。適度的安撫,了解孩子並回應孩子,才最理想。
 
在平時孩子不哭的時候,就應多花時間陪寶寶玩,那麼寶寶也就沒理由透過假哭來索取爸媽的關愛啦!
 
結語
當孩子持續哭鬧或不安的時候,家長自己的情緒也要照顧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聲而煩躁或自責,或認為自己怎麼好失敗,其實寶寶的「哭泣」,就應看作孩子是在跟你「說話」,而平時跟孩子真實互動的經驗累積最重要,即便看很多教養的書,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所以別逃避和寶寶互動過程中,所能領悟的教養體驗喔!
 
黃國洋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松德精神科聯合診所主治醫師
現任: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 黃國洋
攝影/本刊資料照.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Model/可愛寶寶 邱艾瑄(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4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