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從腸計議」腸胃保健小常識
臉是大腸健康的一面鏡子,從臉色可了解大腸的症狀,當免疫屏障下降,壞菌開始侵犯,皮膚出現:舌苔、口臭、身體異味、臉部皮膚產生挫瘡、紅疹、皺紋,就要小心腸道出問題了。
 
腸道好菌失衡會造成「慢性自我中毒」,使免疫力下降而產生許多疾病。初期先使腸子蠕動遲緩、無力而產生腹痛、脹氣症狀。毒素積在大腸吸收進入肝臟,當肝臟無法完全解毒時,毒素進一步跑到全身體循環,影響全身產生續發症狀:全身不對勁、情緒不穩定、易怒、神經質、對工作失去興趣、注意力不持久集中、消極、缺乏活力,所以腸道健康足以影響全身健康。
 
腸道健康的始祖
梅奇尼可夫(Elie Metchnhnikoff)  (1845-1916) ,1908諾貝爾獎得主,蘇聯細菌學家、乳酸菌之父。他曾到南斯拉夫旅行,發現當地很多百歲人瑞,當地人經常飲用發酵乳,進一步發現乳酸菌對人體健康有益,可延長人類壽命。
 
腸胃保健飲食
1. 乳酸菌:有益菌>500種,分泌酵素清理廢棄物:細胞碎片、化學性廢物、膽汁、病毒與細菌性毒素 ,大腸原生益菌就是人體的清道夫,乳酸菌可以抑制腸胃道中病原菌,抑制腸胃道中病原菌的繁殖,減少腸胃疾病發生。
 
2. 優格:是種有益菌,人們將其應用在使牛奶發酵成優格,大多數的營養可被保留下來,某些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乳糖都會分解成較小分,比牛奶更易被人體吸收。特別需要鈣質的人也可選擇優格食用,因其中的鈣呈現容易被吸收的狀態,也促使腸子有效吸收。
 
3. 寡醣:寡醣是一種含3至6個單醣構成的醣類,又被稱為「益菌增生因子(prebiotics)」,因為寡醣是這些益菌的「食物」,能夠被益菌利用。研究發現服用寡醣後,益菌約在48小時內可大量增加10至100倍。
 
4.改變飲食習慣:少吃肉(肉含抗生素antibiotic),長期吃肉等於長期吃抗生素,會造成腸道菌叢失衡,使腸道原生有益菌消失殆盡,進一步腐敗菌增生產生許多疾病,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及膳食纖維食物。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