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老年人的頭號殺手之一,除了會骨折之外,還會引發一些合併症;而半數以上的人至少需要六個月的醫療及照護才能康復。因此,預防老年人跌倒成了每個家庭必備的保健知識。
八十歲的李爺爺,體型肥胖又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讓他的行動變得緩慢,甚至讓他上廁所就變成一件苦差事,不但要扶著牆壁慢慢走,還要擔心自己可能會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如果摔一跤只撞個鼻青臉腫也就算了,假使釀成嚴重傷害可就麻煩!就像住在他隔壁的陳奶奶,僅到浴室擰條毛巾擦臉而已,卻不慎滑倒,屁股就直接坐到地上,導致髖骨骨折,至今還躺在醫院裡動彈不得……
根據紐西蘭但尼丁市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 in Dunedin)的葛拉斯彼(Gillespie)與羅伯遜(Robertson)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去年九月十二日發表《實證醫學資料庫》(The Cochrane Library)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造成老年人意外傷亡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跌倒」。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為二○%,等於每五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經有跌倒的經驗。跌倒後除了常見的骨折之外,還會引發一些合併症,例如肺炎、血管栓塞、腦血管意外、褥瘡等疾病;而半數以上的人至少需要六個月的醫療及照護才能康復,這不僅讓老年人痛苦,同時也加重照顧、陪伴者(大部分是家人)的負擔。
通常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包括了身體機能的退化(如視力、聽力、協調性、平衡感、肌肉組織、骨骼系統等,尤其是六十歲以上的人,其腿力會衰退到二○歲時的四○%,時常無法有效地支撐身體的重量)、藥物的使用(如降血壓藥容易引起頭昏眼花)、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關節炎、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營養不良、體力衰弱、眩暈、姿勢性低血壓、環境因素和意外傷害等。根據調查顯示,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發生跌倒意外,因此造成兩萬人死亡及超過兩百萬名急診個案;在臺灣,跌倒也僅次於車禍的第二大老年人意外死亡原因。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每年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一五至四○%左右,並且有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的趨勢。
因此,預防老年人跌倒成了每個家庭必備的保健知識。除了可參照「跌倒評估表」提醒長輩之外,也可藉由某些肌力訓練、運動及環境改善等介入方式來妥善的預防。或是可經由居家運動、有氧運動、肌力強化、平衡與行動力訓練、漸進阻力訓練及太極拳等方式,有效降低三○%老人跌倒的數量。
【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2013年5月號(NO.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