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足根痛!-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

您或許沒聽過這個生冷的醫學名詞-足底筋膜炎,但很可能遭遇過或聽過親友抱怨這樣的狀況:每起床踩到地板的那一刻,腳心或腳後跟一陣刺痛,勉強起身活動後好像變得稍能忍受,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再起身,那一步又是一陣折磨。
 
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的一片扇形組織,這片組織會因承受體重而伸長,給予我們緩衝和支持,若長期受力不當便可能致疲勞發炎。久行、久站、大量活動、體重負荷、長時間穿著高跟鞋……等,皆是誘發因素。部分患者會自行痊癒,但也有相當多的患者狀況起起伏伏拖了好幾個月。患者也可能為避免疼痛而改變步態,造成姿勢、著力的不當,引發對側或其他部位如:腰、髖、膝、踝的不適。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首重休息,減少久站久行並避免劇烈的反覆衝擊。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輕人)休息、治療一兩週後感覺有所改善便以為痊癒,馬上又上運動場廝殺,自然沒幾天疼痛又加劇。
 
然而有時候生活、工作中就是必須久站久行,體重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減輕,這時候可尋求醫療的介入。西醫治療多以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搭配物理治療如:如冷熱敷、超音波、電療。患者也可學習足部牽拉伸展運動,並考慮更換適合的鞋子或較軟的鞋墊。
 
中醫的治療多以針灸為主,疏通經絡並放鬆受影響的近、遠端肌肉。運用傷科手法矯正筋骨關節錯位,中斷這些錯位造成進一步受力不當的惡性循環。另外,局部艾灸,透過艾草的藥性與其溫熱效果讓患者代替熱敷也有不錯的效果。長期不癒者考慮搭配內服藥物。在中醫的概念中,考慮到經絡分布,且身體的虛勞可能造成肢體的慢性疼痛,多由補養調整脾、腎著手。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是一個稍長的過程,過程中常會感到起伏,切忌如上所說稍有改善便又給予足部不當的壓力。也希望有此困擾的患者在此認識之下能耐心地休養、治療,相信一定能有所進展!

資料來源:文╱壢新醫院中醫科 王凱平醫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