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中醫如何預防保健

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病排名第二;而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中危害最重的,常見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

造成心血管疾病最主要因素之一是硬塊斑,其組成為過多蛋白質、脂肪(包含膽固醇)、免疫細胞、其他累積在冠狀動脈內壁的物質,而漸漸使冠狀動脈阻塞。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功能不良、肥胖、身體活動量少、抽菸、年長(男大於五十五歲、女大於六十五歲)、家族早發性心臟病史等。

要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可依以下方法來加以預防:

一、注重飲食:(一)注意食用油的品質與使用方法:直接使用冷壓式橄欖油、亞麻仁油等,忌烤炸煎炒;(二)四低一高飲食原則:低動物蛋白質、低動物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三)逐漸改為健康生機蔬食,尤其增多紅色蔬果等。

二、生活作息:(一)培養每天固定運動的習慣;(二)依據中醫四季睡眠養生,冬天早睡晚起;(三)抽菸者積極戒菸;(四)天氣轉冷,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增加,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年長者,注意睡前將外套、毛帽放置床邊,夜間起床小解,要穿暖,防止心血管遇冷收縮。

三、已經有上述慢性病,更要積極重視。

從中國傳統醫學古籍記載相似論述,病名「真心痛」、「厥心痛」、「胸痺」、「心悸」、「怔仲」等,主與心脾肝腎四臟相關;病因病機多為體質心腎氣虛或陽虛、長期飲食失當、導因為情志鬱抑或暖熱突然遇冷,造成左心區域氣滯、血瘀、痰阻。至於如何用中醫藥則找信任的中醫師,針對個人情況開立處方。

資料來源:文╱壢新醫院中醫科 陳威達主任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