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症之皮質類固醇(steroid)治療的角色

皮質類固醇(steroid)於川崎症的角色
皮質類固醇是治療血管炎的一種選擇,也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川崎症。皮質類固醇自西元1984年起用來治療川崎症,較免疫球蛋白用在治療川崎症來的早。然而早期的研究認為,一開始就用類固醇作為川崎症的治療,會有不利的影響,但有一些研究認為是有好處的。在一項隨機取樣試驗,100個病童靜脈注射類固醇治療後接著逐漸減少口服類固醇藥量與低劑量的免疫球蛋白使用(連續3天每天每公斤體重300毫克),指出類固醇組在發燒的持續時間較短,但在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在另一回朔觀察研究中,指出川崎症治療計畫應包括類固醇因為它會顯著縮短發燒的時間且會降低冠狀動脈瘤發生率。另一個小型隨機試驗研究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每公斤體重2克)及阿斯匹靈外再增加類固醇治療(每公斤體重30毫克靜脈注射)測試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病人在接受了類固醇的治療後發燒持續時間較短、住院時間較短,除此之外還有較低的平均紅血球沉降速率及C反應蛋白。但統計資料顯示治療組在冠狀動脈結果沒有顯著差異。比較使用皮質類固醇加免疫球蛋白治療和只使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在免疫球蛋白給予24小時內,降低了細胞激素的濃度,包括介白質素-2 (Interleukin-2),介白質素-6,介白質素-8 和介白質素- 10。在目前,並不建議類固醇用在川崎症第一線治療。

根據最近一項美國多個醫學中心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於第一次免疫球蛋白治療的同時合併使用單次類固醇脈衝治療(共198川崎症個案),發現結果並無法降低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的比率。若免疫球蛋白治療反應不佳的病童,須輔助以其他的抗發炎藥物以降低血管的發炎現象及冠狀動脈的病變。我們的經驗若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二次均反應不佳,輔以類固醇脈衝治療三天的治療方式反應效果良好。但這些輔助性治療在納入標準治療準則前還需大型多中心的隨機研究來追蹤這些病童的效果與預後情形,而且不管使用任何一種輔助性藥物來治療川崎症還是必須以免疫球蛋白治療為根本。並且使用時還是必須注意一些不適反應的產生,如類固醇脈衝方式治療易引起血壓升高等症狀、免疫球蛋白治療產生的過敏或不適症狀及免疫球蛋白治療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造成血栓形成…等藥物不良反應的產生。

總結起來類固醇也該有其治療的角色存在,川崎症是一種全身血管急性發炎的疾病,類固醇又是最常用於治療血管炎的藥物之ㄧ,於免疫學的觀點來看類固醇應該是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可能必須於使用免疫球蛋白之後再用類固醇會較有治療的角色。但目前仍於研究中,沒有明確的定論。

高雄長庚醫院對於免疫球蛋白治療反應不佳的治療方針:

首先以單一次高劑量免疫球蛋白(2 gm/Kg)治療12小時;治療完48小時後若還是發燒或是川崎症相關的臨床症狀未明顯消退;或是症狀更明顯。

*再次單一次高劑量免疫球蛋白(2 gm/Kg)治療12小時,治療完48小時後若還是發燒或是川崎症相關的臨床症狀未明顯消退;或是症狀更明顯。

*再給予連續3天類固醇脈衝治療(30 mg/kg/day, 最大劑量為1000 mg)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