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基質瘤的盛行率
過去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率是被低估的,主要因為臨床特性定義不清,所以胃腸道基質瘤常被歸類成平滑肌瘤(leiomyoma)、平滑肌母細胞瘤(leiomyoblastoma)與惡性平滑肌肉瘤等。台灣每年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率每100萬人約10至20人得病,盛行率約為1756人,多發生於五十歲以上的人,男女罹病比率約1:1。
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原因
胃腸道基質癌大多數是由一種稱為KIT(CD117)的蛋白質變異所造成的,KIT是c-kit前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產物,它會活化位於細胞內的酪氨酸激脢(tyrosine kinase)酵素,產生一連串生物反應。在正常KIT蛋白質表現的胃腸道細胞中,通常酪氨酸激?不會持續地作用﹔但因為c-kit基因的突變,酪氨酸激?便會不斷地持續作用,刺激細胞不斷生長,而造成胃腸道基質瘤。
胃腸道基質瘤可以預防嗎?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基因發生突變的原因目前仍無法確定,所以無法與生活作息、習慣或精神壓力做連結,也因為如此,造成這個疾病不容易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