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孕期腹痛=胎兒有狀況?(上)

懷孕初期的常見腹痛原因
李中遠醫師表示,懷孕初期常見的腹痛原因包括:子宮充血、子宮外孕、流產、卵巢黃體囊腫等。
 
子宮充血
懷孕初期子宮充血、孕婦會感到腹部有點悶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7、8週時會出現,12、13週左右會自行消失,腹痛的表現方式為類似月經來般的悶痛感,稍加休息能夠緩解不適的症狀,不用太過擔心,也無須使用藥物治療。
 
*流產
李中遠醫師說明,如果子宮一陣一陣收縮疼痛甚至出血,則應盡快就醫,很可能並非生理性的子宮充血。懷孕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夠成功,即使是子宮內懷孕,也有流產的可能。流產的症狀為陰道出血、腹痛(大多為出血合併腹痛,比月經出血量大),若懷孕胚胎不健康,懷孕初期母體有自動的流產機制將不健康的胚胎排出體外,並不會使母親有生命危險;若經過確診胚胎不健康,有時須仰賴人工流產手術中止妊娠。少數人有習慣性流產問題,大多為體質或自體免疫所造成。假如為子宮頸閉鎖不全所造成的反覆流產,可考慮在妊娠12、13週時採取子宮頸環紮術預防再次流產發生。
 
子宮外孕
當胚胎的著床位置異常,即為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會引起腹部劇痛,為婦產科的急症。懷孕5、6週時若藉由陰道或腹部超音波檢查沒有看到胚胎著床在子宮內,則要小心可能是子宮外孕,必須密切追蹤並抽血檢驗懷孕荷爾蒙指數(b HCG)。當高度懷疑為子宮外孕時,必須積極處理與確定診斷,以免子宮外孕破掉而導致內出血,甚至會休克而有生命危險。前胎曾經子宮外孕、有骨盆腔發炎病史、輸卵管曾經動過手術、不孕症胚胎植入等都是子宮外孕的危險因子。   
 
*卵巢扭轉&黃體囊腫 
如果懷孕前卵巢有腫瘤,可能會發生扭轉,不過很少見。卵巢扭轉會引起腹部劇痛,任何一個孕期皆可能發生。症狀為坐立難安的劇烈腹痛、休息難以緩解,大多發生於單側卵巢(若發生於妊娠初期為單側下腹疼痛;發生於妊娠中後期則因子宮變大,疼痛的位置會往上移動)。卵巢扭轉可能會導致卵巢充血壞死,應及早手術處理。

此外,懷孕13週以前,經常會出現卵巢黃體囊腫,亦可能引起下腹部持續悶痛,有點像是月經來時的感覺,不過都還在可以忍耐的範圍內。這是正常的生理性現象,不用過於擔心,通常大約13週之後會改善。
 
*葡萄胎
洪雅珊主任表示,葡萄胎雖然屬於懷孕的一種,但並非正常懷孕,為染色體異常所致,大多在懷孕第一孕期時就可得知。腹痛的表現方式為悶痛、而且子宮會脹大,超過原週數應有的大小,並且大多會因懷孕指數很高而合併劇吐的症狀,也可能會陰道出血。葡萄胎必須採人工流產方式把子宮內容物清除,並且術後仍要持續追蹤懷孕指數下降至正常為止。
 
哪些手術要在孕期執行,哪些要等產後?
除非孕婦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卵巢扭轉或發現惡性腫瘤,否則醫師基本上都會盡量延後至產後才動手術,因為任何孕期中的手術皆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所以醫師會評估母體與胎兒之風險決定是否進行手術。
 
懷孕中期&後期的常見腹痛原因
*早產
懷孕中後期(未滿妊娠37週)腹痛要注意是否有早產的可能。腹部會因宮縮而陣痛,休息也無法緩解,若合併腹部有下墜感、便意感、陰道出血、破水等徵兆,必須盡快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當子宮收縮或腹痛時,孕婦應放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躺或坐著休息一下,觀察半小時至1小時。假如不能緩解,應盡快就醫,避免子宮持續收縮造成早產。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通常在懷孕前已出現,李中遠醫師解釋,其實子宮肌瘤不一定會使孕婦有疼痛感。當少數人的肌瘤細胞壞死或扭轉時,就會引起腹痛,症狀為持續性的子宮悶痛,即使休息也不會改善,不建議在孕期動手術切除肌瘤。洪雅珊主任指出,大於5公分的子宮肌瘤較易發生變性,當肌瘤在孕期長大速度過快,容易造成血液供應不足使肌瘤內部缺血壞死,最後引發疼痛。肌瘤所引起的疼痛方式為悶痛,有些人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倘若肌瘤太大,甚至可以摸到腹部有硬塊(肌瘤),摸到時會痛。

*胎盤早期剝離
洪雅珊主任表示,孕期中胎盤部分或完全與子宮壁分開時,會使胎兒失去血流、氧氣與營養供應,嚴重者會造成胎兒窘迫甚至影響母胎安危。常見的成因有兩種,一種為外力撞擊(例如:剎車時腹部撞擊到方向盤、騎機車摔車、在浴室跌倒、上下樓梯沒踩穩摔倒等);另一種則為疾病所致(例如:高血壓沒控制好、子癇前症、羊水過多、早期破水、使用毒品、子宮感染等)。
 
症狀為突然一陣劇痛、子宮變硬、摸起來相當緊繃、有強烈痙攣性的疼痛感,陰道是否出血則不一定。假如合併破水,羊水會混合血液,呈現如紅酒般的顏色。

必須注意的是:發生撞擊後,不一定會立刻產生疼痛感,剛撞擊完時當下可能剝離的面積仍不大,但數小時以後,隨著出血量增加,才會出現劇痛,所以即使與撞擊相隔數小時的腹痛仍不能掉以輕心。胎盤早期剝離的腹痛還有一個特徵,就是用手按壓子宮時,子宮會感到疼痛。
 
從胎兒監視器來看,子宮會密集收縮、胎兒心跳下降,醫師會依據當下的嚴重程度決定後續的處理方式。如果情況不是很嚴重,尚可考慮安胎與密切追蹤;假如母胎有危險,則要緊急採剖腹產。日常生活應盡量小心,避免胎盤早期剝離發生,家中地板保持乾燥、浴室鋪防滑墊。萬一不慎撞到腹部,可先休息觀察,若仍感到不適、陰道出血或胎動減少,則應儘速就醫檢查。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