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近喜歡扶著矮桌、矮櫃子站起來,是學步年紀到了嗎?究竟孩子多大開始學站、學走為正常?哪些是學習走路的常見問題?可以使用哪些輔助工具來幫助寶寶站、走更順利?
學步時常見特徵
寶寶在學步期,經常會出現O型腿、X型腿,甚至腳步出現外八或內八的現象,楊蕙如治療師表示:「請爸媽先觀察一陣子,別著急。」她也針對常見的學步特徵詳細說明。
O型腿
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會有O型腿的情況,平躺時會發現腳部有些微彎,在1~2歲會慢慢變得比較直。
X型腿
寶寶在2~4歲會出現X型腿,這是因為骨頭在發展時會出現所謂的轉換過程,是為正常現象,在5~7歲會慢慢直回來,之後發展即為正常的腳型。
外八或內八
學步的過程中,不免伴隨出現內八或外八的腳型,楊治療師表示:「不見得是異常。」她進一步解釋,由於孩子在學步的過程,腳部使力與抓地的方式還未成熟,因而出現特殊的走路姿勢。原則上,若沒有影響行走功能則先觀察;如果影響走路功能,造成寶寶頻頻跌倒甚至受傷,可能要就醫評估是否為異常情況。
寶寶學步,把握3原則
當孩子準備學習站、練走路時,爸媽應注意哪些重點?
1.注意寶寶的穿著
當寶寶開始會爬、學站、扶著側走時,楊蕙如治療師建議:「寶寶的衣著以兩件式為主,以免影響寶寶對於身體肢體活動的控制。」有些父母會因為方便而幫寶寶穿連身裝,但連身裝易限制活動的範圍與角度,甚至有些連身裝屬於包腳式,可能造成寶寶在練站或走的過程,因為沒踩穩而跌倒。
另外,若在室內乾淨的地板上練走,不妨讓寶寶打赤腳走路,除了讓腳趾練習抓地平衡、促進足弓發育,亦可使孩子的足部感覺神經獲得較多刺激。若在室外行走,建議幫寶寶選擇包覆性高的鞋子,除了保護腳部,也助於行走功能。
2.提供安全環境
寶寶練習走路時,安全的學步環境很重要。像是在地板舖上軟墊,預防寶寶摔倒或碰撞,桌角也應貼上防撞貼條。除此,電線或可能絆倒寶寶的玩具或家具,最好收納整齊。而當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下學步時,楊治療師提醒:「家長的協助不宜過多,盡量放手讓寶寶自行練習。」
3.注意走路姿勢
1歲左右的孩子,走路姿勢不像成人那樣走得好又順暢,楊蕙如治療師指出:「也許寶寶走路時會出現外八腳或內八腳,不過最主要是觀察兩側步伐是否平均,不能長時間出現單側步伐較強或較有力的情況。」
2 Step練走路
1.爸媽輕牽寶寶的小手
爸媽可以輕輕牽著寶寶的手,讓他扶著走,移動方式以孩子為主,楊蕙如治療師提醒:「不建議『拉』寶寶。『拉』的施力方式是由下往上,寶寶彷彿被強迫拖著往前移動。」而牽寶寶時,牽的位置盡量放低、盡可能平行,孩子如同扶著爸媽的手慢慢往前行走、移動,從中產生平衡感與安全感。
2.正向鼓勵寶寶往前走
1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出現基本的人際互動與社交,因此陪寶寶練走時,可以適度給予正向的鼓勵,像是摸摸頭、拍手、稱讚、開心對他微笑等。正向的回饋讓孩子有更高的練習意願、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利用工具,寶貝輕鬆GO!
寶寶學步必須經過扶著走的階段,此時可以利用哪些工具來幫助寶寶學走路?
1.堅固家具或牆壁
寶寶練站、學走時,最先扶的通常是嬰兒床的欄杆,而像茶几、電視櫃、沙發等堅固的家具,也經常是寶寶扶著走的好工具。當孩子站得穩,多半能夠扶著牆壁慢慢站立、往前或側向移動。
2.學步推車
可準備學步推車讓孩子練習,不過楊蕙如治療師提醒:「最好等孩子會行走,且能進行簡單的『煞車』,亦即行進間可以停住腳步,再讓孩子推學步推車會比較妥當。」如果孩子走路尚不穩,讓他推學步推車時,大人必須在旁照看,畢竟學步推車沒有煞車功能,若孩子推得太快但步伐還沒跟上,容易往前撲倒、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