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的寧夏觀光旅遊,熱情熱血的穿梭在天寒地凍中,一步步揭開了寧夏的神秘面紗。
》》隨筆揮灑出寧夏之美
● 西夏王陵
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座落於賀蘭山東麓,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塋星羅棋佈,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 中華回鄉文化園
中華回鄉文化園是唯一以回族文化為核心的旅遊文化景區,集合了建築、歷史、信仰、民俗、演藝、飲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的產業園區。金色禮儀大殿更是穆斯林洗滌心靈的莊嚴之地。
● 沙湖
有「塞上明珠」之稱的沙湖,以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尤其是夏季豐富的濕地生態與冬季冷冽的冰湖景觀截然不同,遊憩方式也各有不同的風味,是一處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獨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造就了二十多處奇絕景觀,並有明長城的橫城大邊、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雄渾、曠古的立體遺跡,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
●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寺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宏大的清真寺,在寧夏南部的穆斯林中影響極大。同心清真大寺以漢式建築為主體,又兼納了伊斯蘭風格的裝飾,氣勢雄偉,裝飾精美,是回族伊斯蘭文化的重要見證之一。
● 須彌山石窟
圖說:須彌山依岩而建的佛寺,宛如鑲在玉石上的明珠
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也中國開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石窟開鑿於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目前仍保存有132個石窟分佈於8個山崖。須彌山的地質屬丹霞地貌,硃砂色的山體岩色,更彰顯出佛像的莊嚴與神聖。
● 沙坡頭騰格里沙漠景區
圖說:『滑沙』是沙坡頭景區新興的活動,緊張刺激
沙坡頭是黃河第一入川口,是古絲路必經之地,卻聚匯了神山、大漠、黃河、綠洲、草原於一處。在沙與河的矛盾之間,沙坡頭巧妙地撮合了沙為河骨、河為沙魂,形成了沙與河相依相偎、和諧共處的景致,創造了世界壟斷性的旅遊資源。
● 中華黃河壇
於2011年4月底建成的黃河壇,背靠賀蘭山,隔河對峙牛首山,左傍黃河臂彎,右依青銅峽口,由聖壇向下望去,黃河及灘地正好成一個太極八卦圖,滾滾黃河、氣勢磅薄。
● 青銅峽108塔
青銅峽108塔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是一組排列有序、極為規則的塔群,全部都用磚砌成,並抹以白灰。塔群坐西朝東,背山面水,每當風和日麗,塔座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
● 賀蘭山
有「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之稱的賀蘭山岩畫,記錄了遠古人類的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文化史的文化寶庫。
● 鎮北堡西部影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是在一個原始古堡的基礎上修建的,這裡保持並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渾、蒼涼、悲壯、殘舊、衰而不敗的景象,讓電影藝術家們在這一片西部風光中心情盡興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鳴翠湖
鳴翠湖位於銀川的北側,濕地景觀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中國西部地區鳥類遷徙的中轉站之一,具有完備的濕地公園基礎。
TTN旅報865期/撰文 /攝影:范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