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到來,我們將揮別馬年,走入羊年,TTN旅報特別精選10種跟羊有關的旅遊景點、交通工具、道地美食與節慶風俗,迎接羊年,讓大家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羊年到中國大陸旅遊的樂趣!讀者會發現,和羊有關的種種,幾乎全在中國大西部。
【 景 點 篇 】
○ 青羊宮
青羊宮位於成都市一環,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在青羊宮的主殿三清殿中,有兩座用銅鑄的青羊,這也是青羊宮得名的原因。青羊宮可說是西南地區建築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始建於周朝,在唐朝時因為黃巢起義,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經將此作為行宮,並在他重返長安之後,特別撥款擴建,並將青羊觀改名為青羊宮。青羊宮內最珍貴的文物則是一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版本的道藏經典。
○ 黃羊川
黃羊川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東南部的祈連山腳下,地勢偏高,在黃羊川鎮的最東面是石門峽,海拔約2,360公尺,因為過去山谷有野生黃羊在此聚集吃草,因此又被取名黃羊川。黃羊川本來是絲路沿線的小村落,在台灣之所以有名氣,是因為已故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曾大力開發黃羊川,並打造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黃羊川這個地名才逐漸為人所知。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於2003年底完工,過往曾接待不少台灣的許多大型會議、旅遊團體及散客造訪。
○ 五羊城
五羊城是廣州市的別稱。據說很久以前,廣州曾發生一次大飢荒,百姓都沒飯吃,官府卻像土匪繼續搶奪人民的糧食。當時城裡山坡下的一對父子,因為交不出糧食,父親被官府抓走,並要求兒子在3天內交出糧食,不然就要拿父親的命來抵。
兒子因為一點辦法也沒有,著急地痛哭失聲,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少年的哭聲感動天上5位仙人,於是仙人騎著5隻不同顏色的羊並帶著穀穗到少年家,要少年把穀穗種進土裡。
隔日少年果然得到很多收穫,但官老爺竟逼問少年如何得到糧食,少年只好據實以報,結果官府竟跑去捉拿仙人,少年發現大事不妙,立刻通風報信,後來仙人留下5隻羊,這5隻羊聚在一起變成一塊大石頭,現在廣州越秀山上,就有一塊石頭能看到5頭石羊,中間公羊口中還銜著稻穗,不過這是後來藝術家的傑作,據說真正的石頭是在山腳下的五仙觀裡。
● 羊卓雍錯
簡稱羊湖,位於西藏西南地區的浪卡子縣,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在藏語中,羊指的是上面,卓是牧場、雍是碧玉、錯是湖,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而在藏人心中,真正的意思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很難看到羊湖的全貌,羊湖的三個姊妹:空母錯、沉錯、巴久錯,再加上羊卓雍錯,共同聚集在巨大的湖盆中,唯有從空照圖上才可以發現,羊湖就像是一個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中。
● 羊腸小徑
成語中的羊腸小徑,是出自於唐玄宗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的「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從空照圖看起來,連綿的太行山的確像是一座突如其來的牆,佇立在平坦的華北大平原西邊,他是中國最知名的山脈之一,將中國分為半濕潤與半乾旱地區,同時也是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傳說中的「太行八徑」現已有很多段被公路所覆蓋,而很多拐道因建在懸崖上,反而被保留下來。現在遊覽太行山,不僅可感受到山路蜿蜒,純樸的郭亮村更見證的山中居民的奇特生活。
【 交 通 篇 】
● 羊皮筏子
是由羊皮做成的古老水運工具,最大的可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最小的只需要10多個羊皮袋,適合短距離的運輸,主要使用於郊區及市區間的瓜果蔬菜運送,或載運河岸兩旁的人家。
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在蘭州、寧夏沙坡頭已成為觀光體驗之一。製作羊皮筏子,需高超宰剝技巧,不能劃破一點毛皮。將羊皮脫毛後,再吹氣使羊皮膨脹,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羊皮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曬晾之後,使羊皮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圓滾滾的氣囊。
【 泡 湯 篇 】
● 羊八井溫泉
羊八井鎮位於拉薩西北的當雄縣境內,海拔約4,300公尺,南北兩側的山峰都在海拔5,500~6,000米以上,去羊八井不是看風景,這裡除了有知名的羊八井寺,高海拔溫泉還可洗去西藏旅遊的疲勞。
溫泉分為室內游泳池、室外游泳池以及室內小溫泉池等,費用約RMB40~100元不等,但在高原不宜泡湯過久。
西藏的溫泉數量在中國名列前矛,尤其羊八井有規模龐大的噴泉與間歇噴泉、溫泉、熱泉、沸泉、熱水湖等,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尺。
【 美 食 篇 】
◇ 烤全羊
烤全羊在中國西北地區幾乎都可吃得到,當中又以新疆烤全羊最為知名,是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風味,也是以前達官貴人或地主逢年過節、慶生和喜事時,招待尊貴客人的佳餚。
傳說新疆人之所以吃烤羊肉,是源自一戶人家房子突然失火,等到主人回到家發現屋子全燒光光,但卻有一陣香味飄來,主人循著香氣尋找,發現原來是屋角一隻燒焦的羊身上傳出來的,主人試著去撕下一小塊羊肉嘗味道,沒想到風味絕佳,從此,發現烤全羊的美味。
節慶習俗篇
● 叼羊
在北疆一些地區,目前仍流傳著叼羊的民間運動,不僅有馬上叼羊,更有徒步叼羊。叼羊被認為是一種對抗性強、爭奪激烈的運動,通常在慶典或表演時才會出現。以馬上叼羊來說,據說最早是從阿爾泰一帶發展起來,在舉辦叼羊活動的那天,不管男女老少的牧民,都會穿著節慶的盛裝來欣賞比賽。
叼羊主要可分為三種型式,包括兩人叼,就是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拼命爭奪,看最後是誰奪得羊,就能獲勝;分組叼則是以部落為一組,屬於部落間的比賽;集體叼則是一隻羊被主持人扔在地上,誰叼到手不被搶走,而且又能把這隻羊扔到某一家的氈房頂上,這樣才算獲勝。
● 羊年轉湖
納木錯是藏傳佛教聖地中的聖地,對於西藏人來說,如果在其他地方要修行一百年才能修成,那麼在納木錯修行,只需彈指的時間。所以每年藏曆的4~5月份,即使不是羊年,也有很多信徒會到湖邊朝聖。
不過到了羊年,繞湖修行的人會比平常更多,場面壯觀熱鬧。信徒在繞湖時,會把貢品丟入湖中,祈求平安;信徒繞湖一周,約需花費半個月的時間,長達200公里的湖岸上,到處都留有信徒的足跡,特別在山脊的另一邊,有長達100多公尺的瑪尼牆,是由經石堆砌而成,是轉湖歷史的見證。
TTN旅報865期/撰文/圖片提供=本刊圖庫.ZOL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