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瘦」為審美標準的現代社會,許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仍刻意保持身材,當心可能對母嬰健康有不良影響!另外,胎兒體重過輕,恐有健康疑慮,孕媽咪除了補充均衡營養外,定期接受產檢是觀察寶寶是否健康成長的關鍵!
孕期別追求骨感美!
許多現代女性因為怕身材走樣,在懷孕期間仍然刻意節食,以追求四肢消瘦、只大肚子的輕盈身形,殊不知孕媽咪太瘦,對於母體及胎兒健康均有不良影響。
雙和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碧華指出,胎兒的成長需仰賴母體的營養補給,而母體本身也必須適當儲備能量,以為將來的生產及哺乳做好準備,因此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最好控制在10公斤上下。
紙片人孕婦可能遭遇的4大問題
體重過輕、體型過瘦的紙片人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可能會遭遇下列4大問題:
1.胎兒恐有發育遲緩現象
陳碧華醫師指出,針對孕媽咪體重過輕的狀況,首先應排除孕前及懷孕早期的病因,如B肝發炎、罹患感染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妊娠劇吐,以及是否有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如果孕媽咪長時間缺乏營養,容易發生貧血、缺鈣等營養不良問題,也將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大幅提昇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
2.妊娠期併發症發生率提高
各種醫學研究資料均顯示,過瘦的孕媽咪發生流產、早產、胎兒發育不良的機率,均高於體重正常的孕媽咪。
英國有研究顯示,孕媽咪BMI值低於18.5,懷孕前3個月流產的風險高達70%;日本早稻田大學綜合研究機構也曾發佈一項研究結果,若孕媽咪的BMI值低於18.5,寶寶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風險將增加,而低體重兒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神經發育異常等疾病。
3.分娩困難、產程延長
太過纖瘦的孕媽咪,有體質瘦弱、體力不支的傾向,體內也可能缺乏部分營養素,而這些微量元素可能對分娩發揮重要影響,例如鈣可以強健骨盆腔、減緩疼痛;鋅能夠加速分娩速度,因此,缺乏這些營養素將可能使產程延長,孕媽咪忍受疼痛的耐受力也較低,分娩時將比正常體重的孕媽咪來得辛苦!
4.腹部缺乏適當保護力
孕媽咪腹部的生理構造,由外而內有肚皮、皮下脂肪、羊水,層層守護著腹中寶寶的安全,而現在有越來越多太過纖瘦的孕媽咪,皮下脂肪和羊水比正常體重的孕媽咪來得薄,無法給予胎兒充足的保護,先前便曾有案例,一名太瘦的孕婦在開啟冰箱門時不慎撞擊腹部,造成寶寶胎死腹中!
骨感孕媽咪進補計畫
陳碧華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孕媽咪應保持每日攝取均衡營養的好習慣,每一餐最好都能攝取到6大類食物,另外在第一孕期應加強補充及葉酸,第二孕期多吃富含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的食物,第三孕期增加鐵質攝取,如此一來即使體重增加不多,對母體及胎兒的健康也能妥善顧全。
第一孕期(1~3個月)營養重點
有些孕媽咪在第一孕期會開始出現明顯的孕吐反應,害喜可能使食慾降低,可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體重增加控制在2~3公斤為宜。
這段時間是胎兒神經管生長的關鍵期,陳碧華醫師建議,孕媽咪每一餐都應攝取足量的深綠色蔬菜及全穀類等富含葉酸的食物,以預防寶寶發生神經管病變。
第二孕期(4~6個月)營養重點
懷孕中期是胎兒器官快速發育的重要階段,孕媽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對胎兒開始發揮較大的影響,建議每日可增加300卡的熱量,體重較輕及運動量較大的孕媽咪,每日可攝取約2000~2300卡的熱量,體重增加控制在4~5公斤。
第二孕期對鈣質的需求大增,胎兒需要較多的鈣質來促進骨骼及大腦發育,母體也需要補充鈣質以降低子癇前症的發生率。
此外,身體還需要維他命D的幫忙,才能增進鈣質吸收;懷孕中期開始,每天應增加10公克的優質蛋白質攝取量,以供給胎兒充足的營養、促進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