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報導】
文章轉自2010年7月9日 今日新聞網
生活中心 台北報導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最新研究出一個檢測準確度高達80%的量表,從性別到B肝指數通通都能列入計算,如果分數超過6分,最好就定期去作超音波肝癌篩檢。
根據衛生署統計2009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癌症)連續29年蟬聯第一名,死亡人數為3萬9917人占28.1%比率;其中,肝癌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女性位居第二名,包括慢性病毒性B型、C型、D型肝炎、肝硬化以及酗酒、過度服藥等都是造成肝癌的原因。
拿著3張肝癌檢測模式,前衛生署長、現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歷經10年追蹤調查,研究出準確度高達80%的肝癌檢測表,陳建仁指出,「給30到65歲慢性帶原者才能夠適用,一般民眾如果沒有慢性帶原或者年紀不30到65歲就不適用。」
趕快來自己動手算一算自己肝癌指數有多高,首先男性就比女性吃虧,分數從2分起跳,30歲以上每多5歲再加一分,如果有肝癌家族史再加2分,有沒有喝酒分數也有差。
肝功能指數以及e抗原也都是算分的重要依據,若是5分,10年內肝癌機率小於1%,6-10分有10%機率,11-16分最危險,機率高達69%。如果以60歲的阿伯來計算,每一項都屬於危險者,總分高達17分,5年內罹肝癌機率高達70%~80%。
陳建仁表示,「因為通常我們再作風險評估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到成本效益,如果很低風險,還要經常去看醫生就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國內有250萬B肝帶原者,真正追蹤治療者少之又少,透過「肝癌探照燈」公式預測肝癌高危險群,讓肝癌不再蟬連國人10大死因的第一名。(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鄭之茵、鍾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