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Pluse肝轉移切除
大腸直腸癌 五年存活率提升


根據統計,一個人一生得到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主要發生於五十歲以上年齡層。在台灣,大腸癌已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衛生署最新癌症申報發生統計資料顯示,,在2002年,全國有六萬三千人罹患癌症,其中大腸直腸癌高居發生率第二位,佔所有癌症患者的百分之十二點四,僅次於肝癌的百分之十三點九。

飲食習慣造成大腸直腸癌

一般所說的大腸直腸癌是指最常見的大腸直腸癌,乃是由腸黏膜細胞突然不受控制的增生,細胞變的奇形怪狀、不規則排列病侵犯正常組織,甚至向身體各處轉移,造成腸道出血、阻塞、並耗盡正常組織。大腸直腸癌較易發生於年長者,一般而言從40~45歲開始,隨年紀增長而增加。但近年來年輕的病例有增加之趨勢,,一般認為大腸直腸癌分佈隨地區與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西,尤其大量食用肉類、動物性脂肪、蛋白質,及較少纖維素之族群及地區、較易產生大腸直腸癌。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癌主治醫師莊捷翰表示,每年大約增加8000~8500的大腸直腸癌的新個案,其中約75%為第一、二、三期,而有25%再發現罹癌時就已經是第四期了,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可分兩部份說明,第一、二、三期的大腸直腸治療標準是以手術切除腫瘤部位,患者只需要在術前淨空腸子,腸子的長度足夠術後接合即可。大腸直腸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達95%,而第二期是癌細胞已侵犯腸壁,五年存活率為75~80%,第三期則是癌細胞淋巴轉移,約有50%~55%堵年存活率。但是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卻只達3%~5%。


延伸閱讀: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