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長高需看骨齡 把握長高關鍵趁早就醫
台中一名男生小傑,在小五時身高只有123公分,與同齡同學相比,相對較為矮小,讓他感到自卑;家長帶其經中山醫院遺傳代謝科蘇本華醫師檢查發現,骨齡與實際年齡差了4歲,抽血檢測生長激素小於7ng/ml,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藉由注射生長激素後,他現在的身高已有176~177公分,小傑不但恢復以往開朗笑容,現在也是學校的籃球校隊,完成小時候夢想。
 
蘇本華醫師表示,影響生長遲緩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遺傳、子宮內因素、疾病、藥物影響等。然而,遺傳是影響孩童身高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男性的身高是父親的身高+母親的身高+13公分/2,計算結果與實際的身高±9公分內都算正常;女性的身高是父親的身高+母親的身高-13公分/2,計算結果與實際身高±8公分內都算正常。
 
若是罹患慢性腎衰竭、心臟疾病、腦病變等,也會使人較為矮小,其他常見的因素還有性早熟,女生若在8歲時,乳房開始發育、男生在9歲時睪丸開始長大、變垂時,則算早熟,會影響孩童最終身高。蘇本華醫師說,在胎兒時期的營養攝取也會影響身高發展,若營養不好或是出生後體重不足2000公克,直至6歲都一直無法跟上成長曲線時,應先藉由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評估,必要時建議需要注射生長激素。
 
蘇本華醫師提醒家長,可藉由兒童生長曲線圖,觀察孩子生長曲線。每年的生長速度若少於4公分、身高在第3百分位以下或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家長要注意可能是生長遲緩影響,應盡早帶孩子給專科醫師檢測。
 
就醫檢測會從基本的身高曲線圖到骨齡檢測、抽血檢查等,骨齡檢測用來評估生長板的年齡,在左手的手掌與手腕處照一張X光片,即可得知骨頭的生長狀態與實際年齡的差異;抽血檢查可觀察生長激素、生長因子,得知有無貧血、甲狀腺低下、染色體問題如透納氏症等因素造成身高矮小,待整體報告後才會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
 
目前市面上已有生長激素藥物利用基因技術合成的治療方式,由於生長激素是分子較大的蛋白質,須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施打在大腿的外上側、屁股的外上方或肚臍周圍等部位,生長激素使用的劑量,會依每位孩童的體重有所不同。蘇本華醫師呼籲家長,應注意孩童每個生長發育階段並與專業醫師討論,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