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跨國義診 泰北心臟病童獲重生
今年5歲的陳小妹妹(泰國名:LAKSIKA PHUENGDEE)為泰北孤軍後裔,她天生只有單一心室,雖然曾在六個月大時接受第一階段手術,但去年10月,北榮義診團到泰國時,發現陳小妹妹喘、發紺,且發育遲緩,需再次手術。經國際醫療中心及社工室的協助,陳小妹妹在今年2月11日,由外婆及父母陪同入住台北榮總,在台期間則由麥當勞叔叔之家提供免費住宿。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心臟內科李必昌主任表示,單一心室是一群先天性心臟病的統稱,範圍很廣,只要是剩下一個有功能的心室都算是單一心室,成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與基因染色體異常或遺傳有關,發生率低於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疾病的種。
 
不過,廣義的單一心室盛行率則約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7-8%,也就是說,一萬個新生兒中大約有4-8位是廣義的單一心室患者,大多是以喘、發紺、發育遲緩症狀呈現,長大後會出現心衰竭、心律不整。
 
從陳小妹妹在泰國的病歷來看,雖然可以知道陳小妹妹是單一心室,但單一心室的那一種診斷還不明確。因此,來台後先由李必昌主任進行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診斷為左心室雙入口,右心室發育不全,心室中膈缺損,大血管轉位。
 
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吳飛逸指出,一般來說,先天性單一心室常規治療需分別接受三個階段的手術,第一階段為鎖骨下動脈至肺動脈瘻管接合,第二階段為上腔靜脈至肺動脈的接合,並將第一階段的瘻管移除,第三階段為下腔靜脈至肺動脈的接合。
 
經醫療團隊評估後,認為陳小妹妹心臟功能佳,肺血管大小正常及肺部壓力適宜,且考量泰北山區路途遙遠,來台就醫不易,便在2月19日一次施行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矯正手術,將上下腔靜脈不經心臟直接都接到肺動脈上,不僅明顯改善症狀,同時也降低陳小妹妹的手術風險並減少住院天數。
 
吳飛逸說明,整個手術歷經8小時,過程順利成功,術後陳小妹妹當天便拔除呼吸器,因血氧改善,發酣症狀也明顯改善,活力與食慾也都有很大的進步,3月6日便已出院,並計畫於近期內返回泰國,每年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即可。
 
北榮醫療團隊強調,陳小妹妹的發育遲緩有可能是發紺缺氧所引起,也有可能是基因染色體異常的關係,希望透過手術、改善血氧後,也能和其他同齡兒童一樣健康快樂的長大。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