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肺癌竟成痘痘人 標靶治療副作用
一名罹患肺癌55歲男子,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一個月後,臉上、頭頸部開始出現許多紅腫的小膿皰,腿部皮膚變得粗糙乾裂,連手指甲及腳指甲也發生甲溝炎,嚴重影響生活功能。所幸在服用口服抗生素和類固醇兩週後,症狀已大幅改善。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相繼問世,為癌症患者增添福音,然而,標靶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與副作用,卻也成為癌症患者急需面臨的重要議題。其中,最常引起皮膚反應的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VEGFR〉抑制劑了。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張首義醫師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這類藥物可阻斷癌細胞生長路徑,使其萎縮、進而延緩病情惡化,常用於肺癌患者身上。研究發現,對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測試產生反應的患者,先使用此類標靶藥物、再進行化療,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然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普遍都有紅腫、乾癢與黑色素沉澱等皮膚問題。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陳振豐醫師指出,約有6-8成的患者在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後,會產生丘疹、化膿、指甲變化、甲溝炎、皮膚乾燥、口腔黏膜發炎、毛髮質地與數量的改變等症狀。
 
張首義醫師說明,若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有皮膚不適的症狀,主治醫師會協助調整劑量,減輕患者不適情形,但仍有約2成患者會需要藉由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改善。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副作用愈大的患者,治療效果往往較好。
 
至於如何預防癌症治療引起的皮膚副作用?陳振豐醫師強調,防曬和保濕是患者居家照護的關鍵。提醒正接受標靶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洗澡水不要洗太熱或太冷,每天早晚都應擦拭乳液,保持皮膚潤澤,出門也務必做好防曬工作,避免皮膚狀況惡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