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容易腦轉移 基因檢測+標靶成滅癌利器
根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死因統計,十多年來,肺癌一直是癌症死亡榜首。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患者很容易出現腦轉移,由於大腦有血腦屏障,因此一般藥物很難進入大腦,大腦常成為肺癌細胞的「避難所」。

找出關鍵基因 選擇適合藥物
肺癌依病理特徵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約九成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治療目標是要抑制腫瘤生長,目前已知有許多關鍵基因可作為治療標的,除較為人熟知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2007年新發現的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也有對應標靶治療藥物,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基因檢測,找出關鍵致病基因,再搭配合適的藥物,以增進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發生。

以EGFR陰性的肺癌病友來說,約10-15%的患者有ALK基因易位突變現象,研究也發現,ALK基因易位、突變的肺癌患者,以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的族群與較年輕、平均年齡52歲族群、女性族群為主。

新一代ALK肺癌標靶藥物 有助增加存活期
蔡俊明醫師表示,目前針對ALK肺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用藥,可專一抑制ALK活性,直接鎖定、消滅癌細胞,在今年(2016年)6月ASCO發表的一項日本大型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標靶藥物的反率高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已超過29個月,且持續延長中。若做為第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仍高達52%,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亦達8.2個月。

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ALK標靶治療安全性很高,服用後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副作用發生比率較低,不過長時間用藥,也可能產生抗藥性。

新型藥物可進入大腦 殲滅癌細胞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抗癌藥物不易進入腦部,儘管對肺部腫瘤有效,但治療後仍有四成患者出現腦轉移,醫師指出,新一代ALK標靶藥物也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癌細胞,甚至可預防、延緩腦轉移。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病灶
蔡俊明醫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肺癌危險因子;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積極治療。而肺癌患者也應正向積極,接受EGFR、ALK等基因篩檢,並配合醫師選擇適合治療策略。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