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鼎正醫師教你如何照顧年邁父母
近十年,老年醫學快要成為「顯學」,愈來愈受到重視,各大醫院紛紛成立老年科與門診。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的副院長詹鼎正,為國內知名的老年醫學專家,經常撰文發表臨床論述。當時還在念醫學院的他,並未想到會走上老年醫學之路,在那個年代,大多數的醫學系畢業生會選擇較熱門的五官科:內、外、婦、兒科等,關心的是未來生涯與前途發展,畢竟距離「老年」還太遙遠。

一九九九年,詹鼎正考取公費,留學美國,進入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深造,先念了公共衛生老人學博士學位,同時臨床上選擇了內科及老年醫學,也正式開啟他的老年醫學之路。二○○六年,他從美國學成歸來,進入臺大老年醫學部,當時只有三名主治醫師,現在則增加至六名主治醫師。詹鼎正坐在會議桌的另一端,一手拖著腮幫,笑說,「一開始,跟人家說我們是老年醫學部的醫師,大家都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我們到底在幹嘛?」

而當年那個年輕的醫師,已變成口中自嘲的「中年大叔」,「其實,我走老年專科有一點誤打誤撞,」詹鼎正透露,因為那時研究老年醫學的人才不多,又不想跟別人擠熱門專科,才決定嘗試不同的領域,結果發現這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別。

隨時留意長輩狀況  一有異狀儘早就醫
「老年醫學比較像『哲學』,強調的是『全人醫學』與『整合性醫療』,」詹鼎正比喻。不像其他的專科,譬如心臟科、骨科或腸胃科等,醫師看診大都侷限在特定的器官,根據病人提供一些零星的資訊拼湊起來,再做出診斷或施行手術。

老年醫學門診通常沒有很厲害的治療,看診模式較接近諮商,醫生與長輩須慢慢溝通,而且要多「關心他、愛他、疼他」。

很多老年的慢性疾病其實無法根治,只能控制緩解症狀,但長輩不明白,常常抱怨:「為什麼看了那麼久的醫生,卻一直治不好」。「如果你已經看了二十年都不會好,看了我的門診也不一定就會好,」詹鼎正不厭其煩地和長輩解釋,對抗慢性疾病就是不要讓它繼續惡化,平時要勤於保養照護,當成每天固定的生活習慣。中年大叔上午九點的門診,往往看到下午兩點才收工。

病人看醫生,大多認為他們權威而且嚴肅,詹鼎正都是和顏悅色地和他們閒聊,「因為不想把病人嚇跑,」他指出,診斷老年人的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的症狀,而是要找出背後的原因。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5年4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